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山东不少地方早已布局无人机产业发展,并创下多个全国“首个”,山东的低空经济正蓄势起飞。为促进山东省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早在2019年,由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省电子信息产品检验院等单位发起成立了山东省无人机产业联盟。
●是国内首款按照适航程序研制的载重1吨级、具备空投功能的大型无人运输机●也是山东有史以来自主研制的最大的航空器整机、首个载重吨级以上的无人机整机水母网3月16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刘洁 通讯员 王滢 姜乾 摄影报道)3月15日,由烟台黄渤海新区企业壹通无人机系统有限公司完全自主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推动形成万亿级低空经济市场。当下,无人机已经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正加速推动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国家发改委成立“低空司”,青岛开通北方首条低空快线,青岛造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完成首秀……岁末年初,低空经济再度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根据青岛发布的发展方案,到2026年,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那么,青岛低空经济产业现状如何?记者多方走访调查,即日起推出系列报道。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王永端8天的春节长假,从外地家乡返回平度市区的上班族小姜有了“想喝一杯咖啡”的冲动。于是,小姜在办公室里动手指在手机上点了一杯咖啡,很快这杯咖啡杯被无人机送到了她的办公楼下。无人机送咖啡等外卖,是平度市今年2月1日新开通的一条“空中外卖航线”。
只有初中学历的朱士全,从小就有一个飞天梦。长大以后,他通过自学掌握了飞机的设计与制作。通过干农机活赚钱持续投入,14年时间造出了18架飞机,有好几架被科研院校以及航空爱好者买走。他勇敢追梦的故事,央视曾进行过专门报道。
用无人机送快递,打个“飞的”在城市间穿梭,城市空域巡检也不再需要人工……2024年,低空经济在政策引领和科技发展的双重推动下蓄势“腾飞”,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产业规模剑指万亿级,低空经济已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代表。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摘自政府工作报告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10月18日,TP500大型无人运输机量产总装开工,标志着“烟台造”首款飞机整机正式由研发转向量产。这是首个完全按照中国民航适航要求研制的大型无人运输机,是为多种极况场景下的特种应急和救援研发的特种无人机,去年成功实现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