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乐琪 通讯员 巩阳 杨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几天前,3岁多的小竹(化名)在进行听力语言功能测评时,流利地背诵了一首《静夜思》。两年多前,她还是一个听说能力几乎为零、完全没有耳蜗的严重内耳畸形患儿。
今天是第26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爱耳日主题是“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在全国爱耳日之际,北京举办系列宣传活动,普及爱耳护耳知识。同时,正式将人工耳蜗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并同步执行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这一新政大幅降低听障患者的经济负担。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也是北京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报销的首日。目前,5款人工耳蜗产品已通过国家集采,售价从30万元至十余万元不等均降至5万元上下。患者植入手术总费用最多下降约80%。李女士的母亲是重度听力损失患者,丧失正常交流能力多年,因人工耳蜗高昂的费用迟迟没有植入。
3月3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主任刘玉和为患者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当日是第二十六个全国爱耳日,今年活动主题是“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自当日起,北京市全面执行国家组织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并将中选产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我国大约有2780万的听力残疾人群,植入人工耳蜗是目前治疗耳聋的有效方法。然而,植入人工耳蜗动辄数十万元的医疗费用让不少患者望而却步。人工耳蜗入医保最高报销可达45万近年来,已有上海、江苏、浙江等10多个省份陆续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最高支付标准可达45万元。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9月10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颜清辉在国新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医保局会将人工耳蜗等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采范围。“人工耳蜗纳入国家集采之后,耗材整体费用将会降低,这对老年群体尤为有益。
集采“良方”换回更多“有声世界”人工耳蜗类耗材单套价格从平均20余万元降至5万元□ 本报记者 徐建华 实习记者 徐雅臣今年的3月3日是第26个“全国爱耳日”,这一天不仅承载着全社会对听力健康的关注与重视,也寄托了国家对听障群体的深切关爱与支持,让更多的听障人士有机会走出无声世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 广州报道动辄数十万元的“小众”人工耳蜗也进入集采时间。11月29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人工耳蜗类及外周血管支架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文件》。本次集采将于2024年12月19日由企业递交申报材料,并现场开标。
“这个声音好像‘电子音’,很奇妙……”3月10日上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来自新疆的21岁大学生媛媛,进行了国家集采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的首次预开机。第一次开机,她就顺利完成了简单词语从听到说的全过程,成为医生口中少数“开机秒懂”的幸运儿。
今天(3月3日)是第26个全国爱耳日。在我国,听力言语障碍人群在残疾人群中的比重约占三分之一。对于那些先天性神经性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儿童来说,植入人工耳蜗是他们重获听力的希望之光。就在这两天,一个好消息传来:国家组织的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正式落地执行。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第26个全国爱耳日之际,北京市正式将人工耳蜗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并同步执行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这一新政大幅降低了听障患者经济负担,同时引入了核磁兼容等新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安全、便捷的医疗支持。
“我听到了,嗡嗡嗡的声音!”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车谷院区,少年洋洋(化名)接受听力检测时欣喜地说道。一旁的妈妈喜极而泣。21日,协和医院宣布,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团队完成一例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令失聪患儿的听力明显改善。
2月20日,在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的共和国耳鼻喉科及头颈疾病专业科学实践医疗中心,刘玉和医生(左二) 在术前查看患儿情况。当日,一支汇聚中国顶尖耳科专家的医疗援助团队来到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开展对乌医疗援助。
“这个声音好像‘电子音’,很奇妙……”日前,来自新疆的21岁大学生媛媛(化名),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进行了国家集采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的首次预开机。第一次使用人工耳蜗,她就顺利完成了简单词语从听到说的全过程,成为医生口中少数“开机秒懂”的幸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