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河北沧州2月19日电 题:河北黄骅冬枣:燕赵千树枣 食之如朝露作者 赵丹媚 王天译“这才一个多月没吃冬枣吧,已经想得不行了。”正值枣树管护期,河北省黄骅市齐家务镇聚馆村村民迟永娟正忙着给有百年树龄的枣树剪枝。
在黄骅市滕庄子镇孔店村西南方向,有一大片冬枣园,还没到冬枣成熟的时期,枣园里的工人已经干得热火朝天了。放眼望去,大片枣园郁郁葱葱,沐浴着金色的阳光,散发着枣树叶和青涩果实令人陶醉的芬芳气息。“园主”叫孔祥青,是孔店村一个普通的冬枣种植户,他正忙着给自家冬枣树疏果。
黄骅冬枣熟了!这个“十一”,沧州古贡枣园里迎来采摘忙。河北新闻联播报道,沧州盐碱地特色农业开出“增收花”,冬枣就是盐碱地上结出的“致富果”。 黄骅聚馆古贡枣园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古老的古冬枣园。这里有百年以上的冬枣树一千多棵,六百年以上的198棵。
活动以“强化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为主题,将开展为期9天的系列活动,包括优质农产品展销、直播带货、电商营销、游客采摘、“党建+乡村振兴”座谈、农业产业化项目签约等,庆祝丰收佳节,分享丰收喜悦,推介优势农产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吴浩 摄。今年,在他的带领下,闫隆村、白庄、崔庄、许官村、小六间房村、童居村等6个村1000多亩冬枣园联合起来,实行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保障黄骅冬枣的品牌,把冬枣产业做大做强,让大家更加富裕起来,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
在如今村内2000余亩枣树林中,仍保留着超过1000棵树龄过百的枣树。据当地村民介绍,古树目前仍能保证冬枣的产量和质量,但村内大多数枣树多种植于上世纪90年代,相比之下,古树更多承担了历史和文物保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