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汞矿遗址简介:1966年4月29日,贵州铜仁万山特区成立,成为一个县级行政特区。万山坐落在湘黔交界处,贵州省铜仁市最东端,曾因汞资源储量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誉为“中国汞都”“朱砂王国”。20世纪50年代,万山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融采矿、冶炼、科研于一体的汞工业基地。
来源:【多彩贵州网】本文约1406字,阅读约需3分钟编者按:文化从来不是一个静止的存在,而是一种文脉的传承。蕴含着万千故事的工业遗产,就是记录鲜活历史的承载。工业为国家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经济支撑,而文化则为国家赋予了精神内涵和民族认同感。多彩,方成贵州。
11月20日,铜仁市万山区举行汞矿工业遗产保护新闻发布会。万山区政府副区长、区政府新闻发言人杨琪云介绍了万山汞矿工业遗产保护情况和取得的成绩。万山区工业和商务局局长杨熊,区发改局局长冉光权,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张博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万山汞矿工业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为保护传承好这一批工业遗产资源,万山从基层组织破题,将汞矿工业遗产的整体保护融入到社区发展中,鼓励社区及居民积极参与到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中来,建立起“共建、共管、共享”的长效保护机制。
11月20日,记者从万山汞矿工业遗产保护情况新闻发布会获悉,万山区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强汞矿工业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
中新网贵州新闻7月28日电 (周燕玲)第四届工业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开幕式27日在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万山,为万山汞矿遗址保护与利用“开良方”。万山因汞矿和朱砂储量名列亚洲第一,被誉为“丹砂王国”。
在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万山镇,有一处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独特文化的工业遗产——万山汞矿遗址。这里,曾是中国汞工业的发源地,见证了新中国工业化进程的辉煌篇章,如今,它正以崭新的面貌,向世界展示着工业遗产的独特魅力与文化价值。万山汞矿,被誉为“中国汞都”,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来源:【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本文约1186字,阅读约需2分钟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应腾 程曦 熊茜雯 洪英杰) 几个“热知识”——存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二楼的“万宝山”,选用的10000颗朱砂红宝石来自贵州铜仁万山;中国地质博物馆重达237克的朱砂王,也出自铜仁万山岩屋坪
写在前面:1月19日上午,贵州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开幕会,省长李炳军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持续推进梵净山、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创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快万山朱砂矿系列文化遗产、贵州三叠纪化石群申遗。
该文章细数贵州的考古成就与历史文脉,近十年贵州包揽了中国考古奖项大满贯,并入选1项“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成功申报1项“世界文化遗产”,而这些贵州的考古工作也在反哺着今天的贵州发展,成为书写贵州现代化故事不竭的文化源泉。
铜仁市万山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潘德玉)铜仁万山,新中国第一个县级行政特区,享誉中外的“丹砂王国”,这里有着工业文明的深邃与厚重。步入万山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仿佛就是一个时间轴,从中能感受到万山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触摸城市发展的脉络。
2025年,万山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加强与梵净山联动,大力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申遗工作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机制,推动申遗一期课题按时结题,发布一批学术文章、专著,持续推进申遗二期课题及地方基础课题研究。
《支持贵州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政策解读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精神,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探索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近日联合印发《支持贵州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