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谷雨时节,《法治日报》记者随中宣部“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采访团来到古城江苏苏州。无论是小桥流水的同里古镇街巷,还是河街相邻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抑或是古色古香的32号街坊,都能感受到这座2500年古城的文化魅力。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4月20日,谷雨时节,《法治日报》记者随中宣部“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采访团来到古城江苏苏州。无论是小桥流水的同里古镇街巷,还是河街相邻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抑或是古色古香的32号街坊,都能感受到这座2500年古城的文化魅力。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4月20日,谷雨时节,《法治日报》记者随中宣部“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采访团来到古城江苏苏州。无论是小桥流水的同里古镇街巷,还是河街相邻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抑或是古色古香的32号街坊,都能感受到这座2500年古城的文化魅力。
来源:【新华法治】“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4月20日,谷雨时节,记者随中宣部“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采访团来到古城苏州。无论是小桥流水的同里古镇街巷,还是河街相邻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抑或是古色古香的32号街坊,都能感受到这座2500年古城的文化魅力。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4月20日,谷雨时节,《法治日报》记者随中宣部“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采访团来到古城江苏苏州。无论是小桥流水的同里古镇街巷,还是河街相邻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抑或是古色古香的32号街坊,都能感受到这座2500年古城的文化魅力。
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2500多年来苏州古城城址始终未变至今依然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始终承载着国人对美好的想象走在如今的苏州古城你不仅可以体味最江南的生活在一砖一瓦、亭台廊榭中感味传承千年的风雅和市井烟火还可以感受
去哪里寻觅最浓的江南味?可能,是苏州。有人说,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吴侬软语、粉墙黛瓦,勾勒出苏州的独特韵味与风情。来和中国日报的数字员工元曦一起,漫步在平江路街头,听评弹、赏苏绣,品味诗意江南吧!
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这里有张继枫桥夜泊时听闻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也有杜荀鹤笔下的“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还有贺铸感慨万分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苏州平江历史街区(无人机照片,7月3日摄)。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从春秋伍子胥建阖闾大城至今,苏州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时间流淌,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记忆得以保存延续。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苏州工业园区(无人机照片,7月3日摄)。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