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张允铎 通讯员 宋晓丹)“要让孩子多见阳光,在阳光下多奔跑、多运动、多呼吸新鲜空气,让他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在陆港一小的体育活动及课间活动中,同学们走出教室、走向户外,共同享受健康活力的校园生活,他们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运动舞台。
8月21日,珠海市教育局下发通知,决定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每天一节体育课。市、区两级教育部门随机抽取学校课表进行检查,对于弄虚作假、实施阴阳课表的,一经查实,将严肃追责问责。通知一经发布,迅速引发公众热议。从网友评价来看,好评点赞居多,可见大家都认可增加体育课程的必要性。
□杨晞煊(湖北大学)记者18日从深圳市教育局了解到,自2024年1月1日该市义务教育阶段“每天一节体育课”政策实施以来,深圳市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提高超过6%,近视率下降超1%。(2月18日 新华社)青春、健康、活力,这些词都和体育有所关联。
早在建校之初,体操课就已出现在校园中。在操舞课上,授课老师往往会采用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提升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如在上课时采用跑跳操等形式,结合弹力带等器械,更好地训练同学们的核心力量、腿部力量、身体协调性等。文字记者: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程徐航 童童 | 章舒帆。
开学在即,孩子们收到了最好的“开学礼”——江苏省教育厅印发《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明确“于2024年秋季学期全面推行实施小学每天一节体育课”,并强调“严禁削减体育课时,严禁其他学科及活动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引发广泛关注。
今年8月,安徽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的通知》,要求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公办、民办学校,从2024年秋季学期开始,必须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上、下午各开设一次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天两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本报讯(记者 蒋亦丰)刚过去的寒假,浙江省90个县(市、区)领到了一份特殊的寒假作业,即在当地选取若干学校试点,制定“每天一节体育课(体育活动课)”的教学计划,于春季新学期开始实行。这项改革的雏形出现在温州。
【来源:人民日报】数据来源:教育部保证体育课时创新教学方式本报记者 李 硕 郑 轶这个学期,北京市的中小学生惊喜地发现,课间10分钟延长到了15分钟。更充裕的休息时间、更从容的活动安排,促使更多孩子走出教室、走向户外,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来源:徐州日报】本报记者 李小委试点“体育课天天见”改革,通过“零点体育”项目让每日晨练成为学生们的活力起点……徐师一附小在保持周总课时不变的基础上,学校一、二年级体育课增至每周5节,三到六年级也将逐步增至5节,确保学生每天都能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
据媒体报道,在深圳小学,体育课已经成为天天见的“主课”。为扎实推进体育课程建设,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2016年起,学校全面推行“每班每天一节体育课”,制定实施方案,从课时、内容、师资、场地等方面着手改革,让体育课每天都“不见不散”。
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诚成 见习记者 方芳近日,社交媒体上“脆皮大学生”的话题引发广泛关注。其实,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早已不限于大学阶段。从“893个学生774个戴眼镜”“132个男生做不了1个引体向上”等现象可见,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刻不容缓。
【来源:南京日报】今年新学期开学,按照省教育厅要求,我市鼓楼、栖霞、六合、溧水4个区率先试点小学每天一节体育课,其他区30%学校参与试点。一个多月下来,试点学校落实得如何?面对缺师资、缺场地,排课难等问题,学校又是如何解决的?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