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凡受人欺侮,到不堪情状处,叫做辱,善人的度量,学得来最宽宏的,故虽处不该受的辱,旁人未免不平,他看来甚是平淡,只责备自己的德薄功浅,不能感动得人,这个辱,是我应该有的,从此闭门静想,愈要积德,岂有一毫的怨恨?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注解受了财,弃了法,把并该轻的刑,用了重刑,不顾人性命了。前贤说做官要通下情为急,不要太自贵重,与民隔绝,要视民如家人,视民事如家事,昔周文襄公,常操一小舟,随处虚心访问,实心从善,便能做出许多好事来,又要搜罗昔贤的美政,孳孳行善,则受福一分,便可积福十分,要晓得身居民上,听我号令,要做好官,甚是不难,只要念头动,舌头动,笔头动,便可造出无量的善事,分明的上天付了修福的一座宝山,万不可空回的,至于做乡绅的,该积善,原与做官的相去不远,前贤说,乡绅正该在里党中,倡举一应济人利物的事,上通官长,下领富户,密密积福,使富贵绵绵不绝,岂不是大有智慧的人?
注解悯是忧愁,乐是快活,凶狠的人做事,暗暗走向死路上去,善人不是空空忧他,要百计劝化他改悔,改悔了,我忧方宽,善良人做事,明明又想生路上来,善人不是空空可他,要百计鼓兴她成就,成就了,我乐更畅,宜是应该的意思,这一字直贯下十六句,今人但知有己,不知有人,坐此病痛,便看来件件不是我分应该的,所以磨灭了一生的善根。
故ɡù,吉jí 人rén 语yǔ 善shàn 、视shì 善shàn 、行xínɡ 善shàn ,一yí 日rì 有yǒu 三sān 善shàn,三sān 年nián 天tiān 必bì 降jiànɡ 之zhī 福fú;
《太上感应篇》卷一第3节:原文+白话文解释。人谓此篇出自道藏,遂疑与儒相背,此总是未曾精研儒书。《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积者见得善恶不止一事,余者见得果报不止一途。《易传》檗括言之,此书条晰言之。又《书经》所载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