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进一步追问在人类所讲述的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的故事中,什么样的故事能够影响人的三观?创世神话是每一个国家、民族奠定本国本族的“三观”之基础性叙事,此类叙事最初都具有神圣性质,并理所当然地会对全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资料配图殷商时期“其色尚白”西汉《礼记·曲礼》始有“冠衣不纯素”之记载先秦时期,白衣是一种相当高雅漂亮的服装,广为女孩子喜爱。《诗经·郑风》中有一篇《出其东门》,称“缟衣綦巾,聊乐我员”,诗中的“缟衣”即素白色的衣服。
中国的历代王朝典制皆以“礼”为基础,而服制又是礼制体系中最具有展示性的部分。皇帝什么场合应当穿什么,在古代中国从来都是一件严肃、慎重的大事。冕服作为天子祭服,从东汉直到明代,虽然具体形制经历了诸多变化,但作为祭服正统一直被沿用了两千多年,是传承时间最长的一种古代冠服了。我们先看一
【千字说文 之】作者:王诚(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古籍研究所副教授)《千字文》以“天地玄黄”为起句,犹如一幅壮丽画卷的序幕,展现出辽阔深远、色彩浓郁的空间。“天地”是先民眼中空间的边界,“玄黄”是代表天地的两种色彩。在汉代人的观念中,“玄”被界定为一种泛暗红色调的暖黑色。
尤其是在官场,服饰往往说明着身份等级,皇帝们的“龙袍”最能说明问题。唐太宗、宋太祖,清诸帝,他们的明黄龙袍一个比一个华美。但你也许还曾注意到,早期的“龙袍”并非黄色。秦始皇、汉武帝,乃至魏晋君主,他们在画像中往往都是身着玄色衣袍。怎会有这样的变化?一、“龙袍”的本质。我们常说的“龙袍”准确划分应更接近“冕服”。
袍服属汉族服装古制,秦始皇在位时,规定官至三品以上者,绿袍、深衣。平民穿的白袍,都用绢制作。秦人崇尚黑色,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以为周为火德,秦得水德,因此确定“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
■记者 王彦伴随清华博士、见证中巴友谊的工程师申昊摘得年度总冠军,《2024中国诗词大会》落幕。作为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打造的一档大型语言文化类节目、一个广为人知的文化IP,《中国诗词大会》已走到第九季。
祭服,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礼服,为各类冠服中最庄严的服饰。先人非常重视祭祀,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近年来,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在恢复举办古代祭祀仪式活动时,出现两个问题:一是不论何种祭祀多用祭服,其使用者、使用场合都有待商榷。
【领读人】 黄震云,文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中国辽金历史暨契丹女真史学会副会长、辽金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行为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会理事等,出版《先秦诗经学史》《汉代神话史》《历代名画与考古研究》等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在海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