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2月11日报道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11月4日刊登题为《人形机器人将改变制造业和全球经济》的文章,作者是美国“火花认知”公司创始人阿米尔·侯赛因,内容编译如下:在新一波人形机器人的推动下,全球劳动力结构即将发生改变。
在我看来,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及其经济学经典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的知名度、社会影响力似乎不应当逊色于亚当·斯密及其经济学专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原因在于,李斯特广泛、深入地总结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一整套自己完全独立的思想话语体系。
历史,作为过去的人类社会的行为和现象,是经济学的应用场景之一。《经济学看历史——封建·钱荒·小农经济》一书,便是循着这一理论路径,观照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有趣和重大事件:上古社会为什么贵肉贱鱼、春秋霸主为什么崛起于边陲、统一中国的为什么是秦国、“王莽改制”为什么失败、宋朝为什么鼓励人们喝酒、宋代何以站上古代中国的经济高峰、明代漕运为什么没有选择海运、古代中国为什么轻贱商人、“小农经济”缘何延续了两千多年等等。
经济地位: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作家,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这些动机经过各种社会机制的细致平衡,会使一个人的利益不至于与其他人的出现强烈地对立,由此而产生的自利行动必然在个人的利益追求中考虑到其他人的利益。
背景及重要过程:由于英国资产阶级统治一方面积极发展海外贸易,进行殖民统治,积累了丰富的资本,扩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最廉价的原料产地,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行“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还是无法满足不断扩大市场需要,因此,人类历史上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十五年前有大量对亚洲四小龙的研究,因为他们走出一条出口导向型经济道路;我们认可最大的经济奇迹是“中国道路”,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山之石毫无借鉴价值,海外研究更重要的是剥开“模式”这一刻板印象,从扎实的数据出发寻找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