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宁晚报 7月21日,在崇左大新县的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冠斑犀鸟1只雏鸟从崖洞巢穴里破巢而出。2019年起,这对冠斑犀鸟已经在同一个崖洞里繁育出5窝雏鸟。从今年4月10日起,这对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冠班犀鸟夫妇开始封巢。
近日,摄影爱好者在与百色澄碧湖相邻的一个大鱼塘拍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这是在广西百色市范围内首次记录到彩鹮的踪迹。彩鹮属于珍稀鸟类,在我国分布数量极少。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一度宣布彩鹮在中国绝迹,直到2009年中国境内才逐渐重现它们的踪迹。
前不久,位于桂林市临桂区的会仙湿地出现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彩鹮。彩鹮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多年前还曾被宣布在中国绝迹。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 “闯入”镜头 会仙湿地里白鹭聚集,这几年经常吸引摄影爱好者前去拍摄。
一种比朱鹮更为珍稀的野生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最近首次现身桂林市临桂区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这只彩鹮浑身闪烁着多彩的金属光泽,悠然地梳理着羽毛,格外引人注意。彩鹮是有着“东方宝石”之称的朱鹮的近亲,主要栖息在浅水湖泊、沼泽等淡水水域。
来源:【人民网】加强候鸟司法保护工作暨广西爱鸟周宣传活动现场。人民网记者 黄子婧摄人民网融水3月24日电 (记者黄子婧)今年3月22日至26日是广西第43届“爱鸟周”。3月22日,加强候鸟司法保护工作暨广西爱鸟周宣传活动在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举办。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11月21日,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监测员在进行鸟类常规监测调查时,在保护区滨海湿地红树林营造林区域发现3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黑嘴鸥(Larus saundersi)。
7月25日,在广西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恩城保护区)一处崖壁上,两只冠斑犀鸟宝宝破巢而出。至此,恩城保护区冠斑犀鸟数量已升至13只。 7月24日中午,驮押屯附近一处峭壁上一个洞口,传来“沙沙”的声音,这是冠斑犀鸟破巢导致洞口泥沙掉落到树叶上的声音。
央视网消息:天气转冷,随着候鸟陆续迁徙,多地迎来观鸟黄金期,观鸟爱好者纷纷前往湿地、湖泊等地感受飞鸟之美。在金华兰湖湿地观鸟点,几名观鸟爱好者架好相机,对准正在捕食的鹗,安静地观察着它的一举一动。只见这只鹗用双爪紧紧抓住鱼,迅速升空,随后停留在湖边树林中的电线上慢慢享用。
近日,广西防城港的海滩上一派热闹景象,候鸟们正忙着觅食玩耍,而在岸边,挤满了前来观鸟的爱好者。在广西防城港海滩上,观鸟爱好者们惊喜地偶遇了认识“六年”的老朋友——勺嘴鹬“8V”。只见“8V”在海滩上低垂着头,不断将嘴伸入泥水里,边走边用嘴左右来回扫动。
眼下正是候鸟迁徙的季节今年秋冬季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大批越冬候鸟截至目前共记录到38种10万多只候鸟其中监测到全球极度濒危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勺嘴鹬1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嘴鸥5只监测到国家级二级保护动物包括白琵鹭1只白腰杓鹬400余只大杓鹬3只、蛇雕2只灰脸鵟鹰28只、阔
中新社崇左8月3日电 题:中越边境“爱情鸟”添丁带热生态游作者 黄令妍 蒋林林“咔咔、咔咔”……近日在中越边境广西崇左市大新县榄圩乡正隆村驮押屯附近的一处崖壁上,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冠斑犀鸟妈妈带着两只鸟宝宝破巢而出。遵循“一夫一妻”制的冠斑犀鸟,又被称为“爱情鸟”。
近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誉为“鸟界国宝”的东方白鹳现身广西大学东校园一处水域。据介绍,东方白鹳目前已处于全球濒危状态,其体态优美,成鸟体长超过1米,黑翅白体,赤脚长喙,栖息于开阔平原沼泽草地、苔原沼泽和大的湖泊岸边及浅水沼泽地带,以小鱼、蛙类、昆虫等为食。
近日,广西天峨县出现了4只身形独特、眼睛超大的鸟,它们羽毛呈灰褐色,身体有白色斑点。它们是全世界30种最濒危的鸟类之一,也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央视新闻客户端视频截图据了解,这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海南鳽。目前全世界仅存1000余只,它们被称为“世界上最神秘的鸟”。
“精灵守护者”摄录的“飞鸟集”越发厚重◀“国宝”中华秋沙鸭现身南宁成群结队的白额雁在广西大学校园里“度假”的东方白鹳参加观鸟赛的陆爱生东方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白额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频频现身广西,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也成为“追鸟大军”镜头里的“稀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