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一共珍藏有三件鎏金铜蚕。它们分别收藏在西北大学博物馆、西安博物馆以及陕西历史博物馆。其中西北大学博物馆的这只鎏金铜蚕通长4.9厘米,由于出土时间较早,而且它被人当成玩物把玩过,因此仅在腹部与局部凹陷处残留有鎏金。
自古以来,农人养蚕,蚕吐细丝,虽不可食,织布穿衣,有多余者,与人交易,换取钱财,蚕,古人爱之晓之。随着养蚕技术的提高,人们对蚕的身体结构有了更多的了解,在陕西省石泉县就曾出土了一只鎏金金蚕,值得一提的是,这只“金蚕”并非由专家考古发现得来,而是由一位当地地地道道的农民偶然发现的。
对收藏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咱们国家将文物分为三个等级,其中一级文物是最珍贵的,件件都是不可随便展览的无价之宝。而历史上有这么一件一级文物,他的出世可以说是“得来全不费工夫”,但背后却离不开一位陕西老农的拳拳爱国之心。
位于杨斜镇寺沟村的非法淘金点 实习记者 陈永辉 摄7月17日,商洛市商州区杨斜镇寺沟村村民郭某,因担心村干部邹某与他人合伙开的非法淘金点危及自己的养鱼场,便予以阻止,却被邹某的哥哥邹某某打伤,而邹某某的另一个身份是郭某的女婿。
1984年,石泉县池河镇谭家湾村农民谭福全,在池河水中淘金时,发现一条金光灿灿的“金蚕”,周围还伴有若干五铢钱。后经专家鉴定为汉代“鎏金铜蚕”,是西汉时皇帝褒奖蚕桑生产的御赐奖品,异常珍贵。戳视频,来看千年“鎏金铜蚕”的前世今生。
“黄金,这竟然是黄金!”采药人老黄激动的喊着。采药人老黄做梦也没想到,那些河里金光闪闪的东西竟然都是黄金,兴奋的采药人赶紧把蹲下来一点一点的来采集这些漂浮的黄金。为什么河里会有这么多黄金?难道真的天上掉馅饼了?
1984年12月,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几位农民在河水中淘金时,在沙坑里发现了一枚几乎和真蚕同样大小的鎏金铜蚕。这件铜蚕通体长5.6厘米,上身略微弯曲,头部微微上扬,就像正要吐丝的样子。经专家鉴定为汉代鎏金铜蚕,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传媒网2015-08-20 08:45:48昨日(8月19日),本报报道了西安市长安区鸣犊街道办事处将军庙村一带有多处沙场挖沙,破坏了防护林和耕地,也使浐河河堤受到破坏。昨日,记者再次来到现场看到仍有部分沙场作业。有人挖沙毁田破坏浐河河堤就没人管?
这桩涉及陕西、河南两省,并使得双方均使用刑事手段对对方人员采取大规模强制措施的黄金案,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豫陕两省,到底又是谁在越界开采对方的黄金?作者:李微敖 封图:东方IC“明明是我们发现隔壁的河南灵宝方面在盗采陕西的黄金,我们先去向政府部门报告。
汉江古又名汉水,是我国最长淡水系长江的最大支流,它发源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在汉江漫长的旅途中,非常热闹,不但有历朝历代百姓们的取水喝水洗衣等声音,小木船、竹筏、大帆船、铁甲船等往来繁忙运送货物声音,刀兵相见的激烈战斗声音,还有由汉江沿岸生活风俗而产生的婉转百回的民歌声,更有淘金人们疯狂采挖金银珠宝和砂石资源的财富声音。
秦跪射俑目光炯炯,承载千年凝思;鎏金铜蚕昂首向上,记录丝路传奇;汉代古船融合中外技艺,见证沧海桑田……5月18日,国内首个全景展现秦汉文明缘起、发展和贡献的专题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正式向公众开放。这里也是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举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