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饲管作为营养供应的重要途径,不仅适用于老年人,也适用于术后吞咽功能尚未完全恢复的患者,在家庭护理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尽管鼻饲管是一种低风险导管,患者在住院期间已经习惯了它的使用,但在家庭护理中仍然存在风险。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医疗和护理需求逐年增加,当留置胃管的老年患者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常常因为仍然无法自行经口进食需要带胃管回家,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鼻饲管”,通过这条管给患者注入食物,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科学规范的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是确保患者肠内营养安全有效的基本条件。国外大量研究显示,通过规范的肠内营养护理,可以保障患者营养供给、促进和维持其消化功能,减少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什么是鼻空肠管护理?
原标题:科普|留置胃管?并不可怕!作为一名急诊重症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经常遇到病人因病情需要留置胃管的情况。虽然我们积极和家属及患者沟通,但他们仍存在顾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为什么非要留置胃管;2.留置胃管有风险和并发症吗?,会不会增加患者痛苦,会不会加重病情;3.
在临床中有很多的疾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的受损,如脑卒中、颅脑损伤、鼻咽癌放疗术后、帕金森等疾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其吞咽功能没有恢复能到经口进食的标准,这时候就要带着胃管回家,给患者在家里继续完成营养支持,保证患者生存质量。
吃饭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我们获取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而对于一些脑血管意外、外伤等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却需要他人喂食。郴州市的廖阿姨因多发性脑梗死等疾病长期卧床,由于陪护人员在家喂食时没有掌握喂食技巧,自喂食过程中发生了呛咳、食物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而住院治疗。
6月28日,在2023年老年健康与智慧照护学术交流会暨北京市老年护理中心培训班首期结业典礼上,北京市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小娥指出,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和长期照护需求十分迫切。对于一些不能张口进食或者咀嚼困难、吞咽困难,抑或严重营养不良者,就需要长期留置胃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