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如今更新换代的速度特别快,这一点在任何一方面都表现的非常明显,就连香烟品牌这一块也不例外。有多少曾经辉煌一时的香烟品牌,现在在市面上根本就见不到,不管这烟对于老烟民有多好抽,卖的有多好都抵不住被淘汰的命。
导言:在五十年代,能抽上几毛钱的烟,已经是条件非常好的了。这几十种老式香烟,大部分已经绝版,当年你见过多少种?又抽过多少种?以前的香烟很多没有过滤嘴儿,抽到差不多有一公分多的时候,就扔掉了。随着抽烟的人多起来,烟头也多了,就有了捡烟头的人。
那是六十年代,没有大量的香烟供应,所以都是单位给会吸烟的人发烟票,不会吸的自然没有,而我为了给爸爸弄到烟票也是假装会吸烟,人多的时候或者开会的时候也假莫假式的在众人面前吸烟,一来二去真的放不下了,后来放开一切票据,敞开限制购物,我也彻底的戒不掉了这个东西,一晃半个世纪过去。
在70、80年代,社会物质相对匮乏,人们的生活也就比较简单。可是,对于那时候父辈们来说,香烟和白酒是他们的一代记忆,陪伴他们走过了日日夜夜。那时,中国的香烟和白酒市场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品种不像今天这样丰富。但在价格上却是非常的便宜,口感也具有纯粹朴素的气息。
老烟民都知道的顺口溜:“一云二贵三中华,红塔山下红茶花,黄果树边红牡丹,阿诗玛处红山茶!”这些都是当年的老烟民的顺口溜:玉兰树下迎宾客,佳宾席上牡丹花,搞好革命促生产,春耕希望大中华,娇子恒大黄金叶,多少烟客在华夏。
小时候,周末的早晨,父亲经常睡懒觉。一般九、十点钟的光景,父亲就会斜倚着床头喊我给他拿烟。当然不能只是说说了,还要给外人做做样子,就偶尔得也抽几根,这样一来二去的,就学会了抽烟,而且慢慢的父亲的思考和写作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