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资料显示,一家名叫“云适配”的公司在2018年突然更名“红芯”,对外声称自己是一家“专业的技术型公司”,拥有自主创新纯国产浏览器,强调其是“打破美国垄断,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内核”,宣传势头强劲、一副全球独创的姿态。
2006年1月17日,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论坛上一篇名为《汉芯黑幕》的文章爆火,匿名举报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的汉芯CPU造假。揭开了我国目前为止最大的芯片造假事件,该事件直接或间接的造成我国芯片研发产业进入寒冬。
海归教授虚报一次科研成果突破,竟然浪费了国产芯片研发宝贵的13年时间?11年前的一个夜晚,郊外一间民房内,上海交大的一位教授指挥着一个民工,熟练细致地抹去了进口芯片上的品牌标识字样,印上自己的logo。
去年底,在纪录片《中国实验室》拍摄期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副院长黄亚生教授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虽然有发明创造,但很多和海外是有关系的,从某种程度讲,中国人的才智放到海外的制度底下才能充分发挥,而在中国自己的制度底下,这个才智是被淹没的。
2019年,我国进口原油,花费了1662亿美元,但是进口芯片的花费,却超过了3000亿美金。我国是用“芯”大国,每年要在芯片上,花费大量的外汇储备,所以我国人民特别希望,有自己的芯片,从而摆脱对国外的依赖,让外国不再对我们“卡脖子”。
众所周知,近些年来,美国一直在芯片领域对我国企业进行打压,可能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华为,华为的芯片研发公司海思半导体,曾经一度进入世界前十,但因为美国的打压,导致海思研发的芯片无法被生产,例如麒麟芯片,毫无疑问,华为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曾经有人评价,中国芯片的问题在于体制及政治重视问题、对集成电路发展规律和战略方案的认识问题、只重视引进不重视消化、资金投入不足问题等。而如今,产、学、研各界都给足了重视,这么多年源源不断地往芯片上砸钱砸政策,为什么芯片还是起不来?
2003年,陈进的“汉芯1号”横空出世,一鸣惊人,让全世界为之侧目。20年前,对于中国而言,芯片技术就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我们想要得到芯片,就只能用昂贵的价格从美国等西方国家手中买,因此很容易被美国钳制。
汉芯事件(Hanxin events)是指上海交通大学陈进教授发明“汉芯一号”造假事件。陈进团队研制的汉芯1号于2003年2月正式发布,并经专家组鉴定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后经调查,“汉芯一号”是用国外买回的芯片将表面原有标志用砂纸磨掉,然后加上“汉芯”标志“研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