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关注”不迷路,麻烦您在阅读此文之前留下小关注,作者会尽最大努力发掘更多精彩人和事,给您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感谢您的支持!2014年,她从非洲乌干达来到浙江农村,在这里生活9年后,不但拥有十级中文口语水平,还成了一名“中餐大厨”,每次做出的美食都能让网友垂涎欲滴。
一位中国大西北小伙子刘彦虎只身闯荡到非洲肯尼亚开了一家兰州拉面店, 刘彦虎初中毕业就在拉面馆学徒学习拉面技术,学成后自己在国内也开了一家拉面馆,喜欢创业闯荡的刘彦虎2015年来到非洲肯尼亚,与人合伙开了一家兰州拉面馆,味香俱全的拉面让当地人知道了中国美食,中国拉面迅速走红肯尼亚。
平平和丈夫是2011年3月到非洲马维拉发展的,不知不觉他们在非洲已经生活了十几年了,这些年他们的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忙忙碌碌的她也请了一个非洲保姆照顾家人的饮食起居。这个保姆是个年轻的非洲女孩,名叫莫妮卡。
现在,中国菜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菜系,每一种菜系代表一个城市的特色,我们中华民族的美食魅力是无法掩饰的。许多外国朋友,原本只是打算到中国短期旅行。来体验一下中国的风土人情,结果却再也离不开中国了,一呆就是好几年,甚至许多外国人都不想回国。
在东莞市人民医院的走廊,一名身着白大褂的非洲姑娘用流利的中文与患者交谈,她的工牌上写着“Patience Ratidzo”——这是她的英文名,而科室的同事更喜欢称呼她的中文名“耐心”。今年26岁的耐心来自津巴布韦,系东莞市首名外籍医学研究生。
4月11日,烹调老师林春(右)借助手机上的英语翻译软件教哈辛娜做菜。哈辛娜来自非洲尼日利亚卡诺州,是一位全职太太,现有7个孩子。4月6日,她来到中国福建省烹饪职业培训学校学做中国菜。在国家高级烹调师林春的悉心指导下,经过短短一周培训,哈辛娜学会了好几道中国菜。
我叫李贵,来自广东清远,出生于1983年。我出生于农村,农村的贫穷和落后,使我从小就立志一定要努力学习,走出这座大山,我要逆天改命。2002年,我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省内的一所211大学,大学四年,我努力学习,毕业后进了一家省内的国企建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