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数据,2019年1月,云南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侵入,之后短短数月间蔓延到广西、广东、贵州、四川、湖北等21省份,全国发生面积1500多万亩,实际危害面积246万亩,成为害虫界“头号公敌”。
本号讯近日小编获悉,经专家研判,基于气候、蝗情应对等复杂因素,云南仍存沙漠蝗侵入风险。据悉,云南省已安排13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沙漠蝗监测防控,27个沙漠蝗监测重点县已布设120个监测点,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点线面结合的监测预报网络,严防沙漠蝗侵入、定殖和向国内其他区域扩
昆明信息港讯记者周硕沙漠蝗灾在多国暴发以后,云南省作为边境省份,随即开启沙漠蝗防控模式,3月初石林县开启防蝗模式,全面开展预防、监测、防控等相关工作,截止目前,石林县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未发现沙漠蝗虫踪迹。
农村玉米,棉花,地瓜地里容易招蚂蚱,蚂蚱实际也分好几种,有的能吃有的据说,有的是吃了要闹肚子的。先说几个不能吃的。一般在豆角和地瓜地里有种母子背着的蚱蜢,这种农村也叫剪子股,这种身上有白色小点,经常要一个大的背着一个小的,很容易捉,两个太重跳不起来一般很少吃这种。
隆冬时节,走进昌宁县田园镇新华社区段学杰的蚂蚱养殖基地,白色大棚整齐排开,大棚里,手指粗的蚂蚱四处蹦跶、漫天飞舞,非常活跃。蚂蚱养殖产业让老段增加了收入,尝到了甜头。今年56岁的段学杰是田园镇新华社区大荞地村民小组人,多年来一直在城里务工,年纪大了以后开始考虑职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