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邹女士为治疗例假期间腹部疼痛的毛病,特意购买了艾条做艾灸。她一边工作一边做艾灸,由于工作太过专注,1个多小时后她才发现肚子上烫出了两个水泡。当时,她自己在家处理了一下,可出乎意料的是,两个多月时间过去了,伤口却一直难愈合。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温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管护师郑莉丽(擅长血糖管理、胰岛素泵的使用、糖尿病健康教育)据温州市气象台消息,今年立春迎接我们的是新一轮冷空气。寒冷的天气,很多人爱用热水袋取暖,但我们不建议糖尿病患者取暖使用热水袋。
极目新闻记者 曹洋通讯员 潘娜 吴萍孝顺的女儿本想帮母亲用热水袋捂脚,让老人双脚暖和些,没想到老人的双脚被低温烫伤,脚上起了个水泡。80岁的王婆婆(化姓)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因2年前突发脑梗塞,长期卧床不起,生活无法自理,日常生活都由老人的女儿陈女士照顾。
极目新闻记者 郑晶晶通讯员 张梦石 谯玲玲视频剪辑 郑晶晶对于普通人来说,皮肤上的小伤口很快就能愈合,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就大大不同了。作为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究竟为什么会得糖尿病足?会有怎样的症状?目前都是怎么治疗的呢?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袁芳珍)一场大雪后,今日长沙天气虽然已经放晴,但寒气依然逼人。为了防寒保暖,市民纷纷用上热水袋、电热毯、电暖器、烤火箱等各种取暖神器。但由于使用不当,有人一觉起来发现身上居然被烫伤了。
来源:【湖南日报】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春祥 通讯员 陈露 曾胜金冬日夜晚总感觉脚冷,49岁的江原(化名)每周在单位值夜班时都会开“鸟笼”取暖器给脚保暖,结果小腿至足部起了大片水疱,自己简单敷药后却发展为足部及下肢皮肤溃烂流脓,到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入冬后,暖宝宝、热水袋、“小太阳”等“取暖神器”纷纷登场,贴着暖宝宝、抱着热水袋入睡的大有人在。殊不知,这也可能造成严重的烫伤。对此,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主任刘文军表示,低温烫伤可谓“温水煮青蛙”,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我们深层的组织损伤,留下终身携带的疤痕。
湖南日报2月25日讯(文字/图片 全媒体记者 张春祥 通讯员 熊燕) 近期,气温较低,年过八旬的吴奶奶因腹部隐痛,直接贴了张一次性暖身贴(暖宝宝)在肚皮上。贴上后老人感觉肚子温温热热的,尽管没有灼烧感,结果还是出了状况,导致皮肤二度烫伤,不得不去医院接受治疗。
红网时刻新闻2月7日讯(通讯员 杨才菊 李岚)春节假期,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围炉烤火话家常,其乐融融。65岁的曾爷爷因双脚麻木、冰凉,将脚放上了火箱取暖。没成想,第二天起床,曾爷爷穿袜子时发现脚烫出了几个大水泡,起初不觉得痛,于是自己在家中消毒处理。
据统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高达67.6%,糖尿病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足远端感觉异常,如麻木感、蚁咬感、虫爬感、触电感、发凉或踩棉感等,严重时可出现感觉消失,下肢较上肢明显,夜间和冬天症状加重。
极寒天气下,不少市民吐槽,每天都是“冻手冻脚”的状态,人怎么也热不起来。不少市民能不出门就不出门,不过有些地方却是例外,比如中医医院里,许多市民青睐用一些中医养生的方式,让自己“暖”起来。“最近天比较冷,手和脚都是冰冷的,睡觉不暖和,想要改善一下。”“你平时在家可以泡泡脚。
应对严寒的考验,对于大部分市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保暖,而保暖的方式五花八门,其中,热水袋、暖手宝、暖宝宝等各类取暖小物件是大家最常用的,这些东西的频繁使用,也让医院里的烫伤患者激增。“暖宝宝,要注意用的时间,还有贴的部位。
一、暖宝宝使用暖宝宝是常见的冬季取暖方式之一。贴上一片,效果明显。但是如果暖宝宝使用不当,可能也会有健康隐患,正确使用暖宝宝的方法应该这样开启。△图片来源网络暖宝宝不能直接接触皮肤,应该隔着稍有一点厚度的衣服贴。
昨天中医的进补建议很好,可是这得循序渐进,有什么可以马上让我暖起来,真的太冷了~来看看“防寒保健大放送”第三弹:教你怎么穿更暖,还有哪些保暖神器让你“相见恨晚”~医学顾问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德定 副主任医师冬季保暖,怎么穿衣?
随着气温下降,家家户户开启了抗冻模式,暖水袋、电暖器、烤火箱、电热毯……各种取暖神器纷纷登场。但由于使用不当,市民很容易遭受低温烫伤。1月2日,记者从长沙市第四医院了解到,近期医院普通外科一病区收治了多名低温烫伤的老年患者。89岁的曾爹爹就是其中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