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两年间,全国多地签约“微风发电”建设项目的消息时常登上新闻,不乏伴以“有史以来签约落地最大的单体项目”的醒目提示。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全国数十个县区公开签约了以微风发电为名义的开发项目,有的项目产品主体是以微风电驱动的智慧路灯,有的则是分散式微风发电。
最近几个月,风电下乡的“风”吹到了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然而,当点开手机里推送的利好消息弹窗时,久居县城的投资者胡博却高兴不起来。半年多前一次差点上当的经历,让他至今心有余悸。“当时有人来我们县说要做微风发电的工程,口气很大,说这个项目投资金额高达几十亿元。
这项技术采用风力和太阳能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在阴雨天使用风力发电,也能在晴天使用太阳能发电。这一系统由风能发电机、太阳能发电板、风能控制板、太阳能控制器、储电池组、电缆及支撑和辅助件构成,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在阅读此文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许晨渊的书房编辑/许晨渊的书房在之前路灯还不普及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没有路灯,那时候的上班族,下班之后也只能摸黑回家或者自己打手电筒,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来源:【邯郸日报-邯郸新闻网】集“风光储充放检”于一体首个新能源智慧微网充电站建成5月17日,我市首个新能源智慧微网充电站落户邯郸经开区。该站集风电、光伏、储能、充电、放电、检测多功能于一体,为推广智能微网及绿色工业微电网建设运营提供有力支撑。
在惠东县的高潭镇,有着这样的一个村,村内的房前屋后不仅布满了鲜花绿植,村道边鳞次栉比的路灯也看不到一根电线,甚至村民买菜时都习惯用环保袋,尽量用手洗衣服……这就是新联村,一个将清洁能源、绿化降碳、节约习惯融入村民生活,向着构建乡村低碳生活体系不断前行的美丽乡村。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四川国际网球中心门口的智慧路灯。川观新闻记者 史晓露行人闯红灯过马路,路灯会发出语音警告;天气能见度变差,路灯会按需调光;新能源汽车需要充电,路灯还能“变身”充电桩……这些似乎离得很远的场景已经在我们身边出现。
俗话说得好,高手在民间,尤其是一些依靠自己双手的农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方便,根据自身需求发明了一些非常先进和实用的工具和器具,电是人们生活离不开的一种能源,有位60岁老人在公园散步看到风吹过抖动的树叶,于是产生了这种发电的想法,他经过3年时间研发出了一种风力“发电树”,高7.8米,这棵树长出满满的“树叶”,来自四面八方的风吹动“树叶”,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电,6年时间都没有交过电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