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为根基,是维持稳固基础之根,术语言:“手到脚不到,必定瞎胡闹。”练太极拳时,从头到尾四肢百骸都在虚实变换、阴阳相济循环之中,每一手法其虚实的相互变换甚密,自始至终处处随虚随实,如果有分寸之地未注意到虚实的转换,则触犯双重毛病。
近代历史上,有一个武林世家,与武侠小说中的武林世家一样,令普罗大众很感兴趣。民国武侠小说家宫白羽《偷拳》,便是讲述这个家族的开山掌门人——杨露蝉学拳的故事。这个武林世家,便是近代武林赫赫有名的杨式太极拳家族。
太极拳,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罗山主注:本文是关于太极拳非常有深度的拳论,如果读懂了,你就入了太极拳的大门了。1936年在宁波师从吴涵秋学习太极拳,1938年只身上海求学同时入上海精武体育会师从王凤岗,佟忠义学习潭腿,摔跤,1942年入上海致柔拳社,师从陈微明学习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长拳,太极剑,八卦掌,为陈微明关门弟子,学拳近十年,期间又得牛春明,田兆麟,褚桂亭,叶大密等前辈指点,尽得杨式太极拳之精髓。
有很多太极拳习练者在完成独立动作时往往感到站立平稳维持勉强甚至难以维持的情况,甚至有不少练太极拳几十年的资深者与某些名师也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尤其常见的在向前迈步落脚时频频表现为如沉重有声,不能悄然无声地将脚轻缓着地,其实就是反映了身体重心有些离开了后脚,因而后脚站立不稳,前脚是带着部分身体重心着地的,这样的表现显然是不符合太极拳之独立站立稳定要求的。
孟宪民关于牛春明所传老谱的说明太极拳老谱影印件系杨式太极拳老谱,经由我外公牛春明手抄而成,且首次公开,十分珍贵。我外公牛春明跟随杨健侯师祖学习太极拳,不但勤学苦练,功夫增长很快,更是遵师重道,厚德寡言,师祖对牛春明十分器重与信任,才把太极拳老谱交给牛春明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