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将至,天气渐寒,胜利油区依旧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近年来,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坚定不移推动传统油气、新能源、绿色低碳“三大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开辟出一条油气开发与绿色低碳深度融合创新的独特路径。
立冬将至,天气渐寒,胜利油区依旧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近年来,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坚定不移推动传统油气、新能源、绿色低碳“三大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开辟出一条油气开发与绿色低碳深度融合创新的独特路径。
新华社济南10月19日电(记者袁敏)记者19日从胜利油田重大标志性成果发布会上获悉,胜利油田聚焦长期规模效益稳产上产,2023年陆上常规油藏单井产能同比提高10%,产能建设规模连续3年持续增长,预计全年生产原油2347万吨,比2021年增加6.7万吨。
新华社济南10月22日电 题:要油气增,也要绿色浓——胜利油田持续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观察新华社记者吴书光、袁敏原油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2340万吨、10个月建成投产国内首座绿色低碳智能油库、投运我国最长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发布十项重大标志性成果……金秋十月,胜利油田“丰”景如画。
八十年代期间,胜利油田作为国家特大型企业,除了勘探开发建设制造等众多单位外,还有大量承担政府和社会职能的机构、单位,有公安,检察院,法院,报社,电视台,机场,发电,供水,通讯,供电等,二级以上医院8所,100多所中小学,十几所大中专和技工学校,庞大的农工商物业等服务体系,鼎盛时期的胜利油田有职工20余万人,可以说油田可以承担人由生到死的所有服务。
编者按: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近年来,黄河流域九省区胸怀“国之大者”,践行“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使命与担当,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书写中华民族黄河治理史上的崭新篇章。
向上向好,经营主体活力竞相迸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充满活力、充满韧性的经营主体。截至2023年11月,山东实有各类经营主体1462.55万户,不同所有制企业活力迸发,竞相发展。这是山东着力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强化完善政策供给的结果。
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和钻井平台,了解胜利油田创新发展等情况。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缺少石油资源。老一代石油工人踏遍荒原,历经2000多个日夜,于1961年4月,在“华八井”,发现第一股工业油流,揭开了华北地区大规模石油勘探开发会战的序幕。
这12.5亿吨原油,表达出一家企业对党对国家对石油事业最深沉的爱——自1961年4月16日,华八井喷涌出日产8.1吨工业油流,胜利油田诞生之日起,就把油田建设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全力建设大油田、发展大油田、经营大油田。
胜利油田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和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的统称,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地面工程建设、油气深加工、矿区服务等业务,是在20世纪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