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初,在沈阳一家企业工作的宋女士突然感觉头疼得厉害,恶心呕吐,痰也比平时多了,不舒服的症状一连几天不见好转,因为工作比较繁忙没时间去医院,就自己到药房买了一些治疗头疼的中药,但服用后依然不见好转。
前几天,我在门诊上看到一位30多岁的男性,从事软件编程工作,长期熬夜加班,几乎天天晚上九十点钟点外卖,自以为冬季该进补,所以经常点一些烧烤牛羊肉之类的“硬餐”,以至于夜间烧心反酸而失眠,还长了痤疮、出现便秘等症状,甚为苦恼。
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如执着于某一种方法,往往顾此失彼,得不偿失。《黄帝内经》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逆夏气令心脏受损,人的精神也就不稳定,这也是夏季不懂“养长”的后遗症之一。
《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有“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的美誉。《尚书》文本有亦经亦史的特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满招损,谦受益”“玩人丧德,玩物丧志”等言论体现出德为政本、敬德保民、勤俭戒贪、任贤尚公、明德慎罚、刑以弼教等治道思想,反映出中国古代先贤的德治理念。
《说卦传》记载“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逆数有前知的意思,很多自命为易经大师的人都很喜欢预测未来的变化,还说得很神,实际上一卦的前肢必定有事实的依据,是推理的结果,并不是毫无依据便能够前知五百年,令人不禁生疑。
这段话出自《黄帝内经》,是黄帝跟岐伯俩人讨论身体不好的时候,岐伯说的五种最要命的情况。* 家用自查: 身体发热,摸脉搏感觉不对应时需要注意,出汗后脉搏反而跳的更快更乱,可能是身体虚脱的表现,不可在家硬抗!
按计划本节是要讲重卦的,重卦是谁重的,史上有争议,按理来讲,易经如此重大的变革当有记载才对。在思索重卦的生成时,正感叹伏羲与文王中间消失的数千年时,忽然醒悟,我就是研究易经的,目标就是观一卦而知全貌,现在只是少了一个阶段,这还推不出?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作者:程 旺(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国家中医药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一般被视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性著作,但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其影响绝非囿于中医学,而是遍及诸多理论领域。
中医常说“四逆”。“四”就是四肢的末端;“逆”就是厥冷的意思,就是常说的手脚冰凉,原因就是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的肢体寒冷。供血不足在中医上说就是血瘀和血痹,血流不畅而畏寒,这是需要补血。如果血液淤阻,就要用“破淤生新”的治疗方法,破除淤血生出新血,就是我们常听说的“活血化淤”。
【成语名字】:卑以自牧【成语拼音、注音】:bēi yǐ zì mù、ㄅㄟ ㄧˇ ㄗㄧˋ ㄇㄨˋ【成语释义】:卑:谦虚。牧:养育。以谦虚的态度修养自己的德行。【成语出处】:语出《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王弼注:“牧,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