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类药材因其卓越的补气功效而被广泛推崇,其中人参更是被誉为“百草之王”。《本草纲目拾遗》中更是盛赞人参为补气第一。然而,“参家族”成员众多,人参、西洋参、党参等,它们各自的功效有何不同?又分别适合哪些人群服用呢?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节制,很容易引发人体亚健康,出现气阴两虚的表现。许多人知道参是中医名贵药材,但对很多人来说,西洋参和人参傻傻分不清楚,虽说二者同为补虚良药,但从药效、适用人群来看,却大有不同。
西洋参作为一种中药,其有特定的适应症,而且“是药三分毒”,因此本人并不推荐正常人长期食用。西洋参性凉味甘微苦,能入肺经,具有益肺气、补肺阴、清虚火的功效,具有补而兼清的特点,是清补之品,尤善治肺虚久咳、耗伤气阴、阴虚火旺、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燥热伤肺、咽干咳血等证。
“东洋参”是牛蒡根的别称。 或许相对于“西洋参”,或又因日本人把牛蒡根奉为可与人参媲美的营养和保健价值极高的高档蔬菜的缘故。其实牛蒡原产于我国,公元920年左右传入日本。《健康时报》曾介绍说,王春波是青岛大学医学院药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自古以来,人参都被视为名贵药材,它同时还有着延年益寿、如意健康的寓意。因此,人参、西洋参也顺理成章地成为过年孝敬长辈、亲朋互赠的滋补节礼。不过,这两种明星补品虽都有补气的作用,但它们在药性和功效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且不是所有人都适用。
牛蒡牛蒡,又名:恶实、大力子、东洋参,又名东洋牛鞭菜等。一千多年前日本从中国引进并改良成食物,在日本占据台湾时曾在台南要求当地农民大量种植,主要原因是台南有曾文溪畔松沙土质、北回归线气候加上有名阿里山延脉造就其当地牛蒡得天独厚的珍贵性,台湾已作为蔬菜食用多年,有牛蒡发祥地之称。
一提到补品,很多人第一时间就想到人参。人参是珍贵的药用植物,我国培植历史悠久。今天小编邀请上海市中医医院药剂科薛亚给大家讲讲常见的一些“进口”人参,例如西洋参、红参、东洋参等。一起来了解下~西洋参西洋参进入我国较早,在清代开始大量使用。
人们以冬至为起点,将冬至后的81天,分成了9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为一个九,以此类推,就有了,“一九”、“二九”、“三九”,…其中,三九前后,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间段,正好对应了俗语里的热在三伏,冷在三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