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开元区政府在开元路上举办庆元宵活动。 (王鹭佳 摄) 春节,是集除旧布新、祭祖祈福、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重大节日。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市民都为新春佳节做了哪些准备?厦门及周边地区都有哪些春节及元宵节习俗?今日,本报记者就为您一一盘点。
从座位安排、菜肴搭配到执筷之礼、茶酒之道皆有讲究泉州饮食礼仪的文化密码□林建强泉州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在这里,餐桌承载着中原士族的衣冠南渡,烙印着波斯商队的异域风情,更生长着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生活哲学。
在他们心目中,嫁娶、生育、买房等吉利事都要避开七月,因为容易碰上孤魂野鬼。直至 20世纪80年代,闽南地区一带,七月到处杯盏交错,欢声笑语,各家各户摆设酒席,亲朋邻里互相宴请,邀请客人越多越光彩,越有面子,张家吃完到李家,不是过年,胜似过年。
□融媒体记者 李菁(图片来源:泉州晚报资料库,除署名外)泉州人将设宴待客称为“办桌”,将赴宴称为“吃桌”。泉州对闽南传统饮食文化和民俗习惯的保留,十分完整,流传千年的多元美味述说着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共青团石狮市委、市委文明办联合主办青年才俊文明婚礼活动。团石狮市委供图在福建泉州的石狮市,共青团石狮市委书记孙甜甜最近正忙着跟市委文明办和市民政局等单位共同策划一场百人集体婚礼活动。孙甜甜告诉记者,这次活动主要包括了集体婚礼仪式、新人骑行和健步走打卡风景优美的海岸线步道。
徐春华坚守闽南婚俗文化徐春华(左一)为新娘“上头”(盘发)旧时结婚所用的花轿闽台婚俗馆一隅■融媒体记者 邱丰 文/图泉州喜娘(俗称“老人嬷”)是闽南传统婚俗代表形式之一,她们用传统的婚俗仪式引导,串联起无数新人的幸福时刻。
孩子们制作七夕糖粿(资料图)七夕糖粿承载闽南儿童记忆。(网图)传统七夕手工纸艺制作■融媒体记者 邱丰 王柏峰 通讯员 洪泓 文/图明天是七夕节,因牛郎织女的动人爱情传说,七夕节向来被视为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
在我们东北吃酒席都要随礼,写上礼帐,方便日后还礼,在福建省例如南山村吃酒席不但不用花钱,而且有的还能收钱,还有的一人给一包中华烟,就连不会走路的小孩子也有份,福建那边办厂、出国的人比较多,所以不缺钱,摆上酒席让大家看到自己的成功,也是因为攀比心,慢慢的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种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