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介绍了孩子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全身用药,什么症状只需要局部用药即可恢复健康。接下来,我们还将邀请宝爸妈来说说,孩子在医院第一次打针那些事。并筛选出最典型的问题,邀请专家来答疑。让孩子不再害怕医院,更好地配合治疗。
初为宝妈:老师您好,我是一个26个月大的宝妈,我有个困惑。孩子从出生到现在经历了很多次疫苗注射,每次带孩子去医院打针,孩子的反应都很强烈,会拼命地挣扎、抗拒,我和爸爸每次都会告诉孩子,“宝宝最乖,打针一点也不疼。”也试着给他糖果哄着,但效果都不明显。
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却不大容易。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言,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总是用严厉的语言。严肃的面孔,让教育如同冰刀霜剑,容易刺伤孩子的心灵。家长不妨巧用心理效应,让教育变得平和亲切,容易接受。
春天,是打预防针的季节前两天,小编的朋友吐槽:她带着宝贝打针,宝贝大哭不止她连忙蒙住宝贝的眼睛却被医生“教育”了一番图片:www.gifbay.com“ “我怕他看见针头会哭得更凶,就把他眼睛蒙住了,让他别过头,医生说这样的做法很不对。“朋友说,“为啥不行,大家不都是这样做的吗?
1. 这宝宝的眼神坚定的像入党一样。2. 还真的是这样,越大越怕打针。每次快到打针的地方,儿子都会哭上一场。3. 妈呀,这也太可爱了吧,上一秒还在笑,下一秒立马就哭了起来。4. 眼不见心能不烦,看不见能当没打,但是打进去的疼呢,这能感受得到啊。5.
上周陪表姐家的孩子去医院看病,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几个大人按住宝宝打针,或者是在打完针后宝宝拼命用手去拉针头,整个医院走廊都回荡着此此彼伏的哭声。不要说当妈的人,就是我们这些旁人听到孩子们的痛哭声,都于心不忍。可为了宝宝的病能早点好,妈妈们也只能狠下心来,任凭宝宝哭闹。
小时候,最怕的一是吃药,二是打针。感觉中,打针的痛苦更甚于吃药。在小时候的记忆中,农村一是缺吃少穿,一是缺医少药。记事起,感冒了,要么就是熬好,要不就是到卫生室买几片“安乃近”。打针效果好,但贵,很少打针的。后来农村条件好了,小孩们有个头疼脑热,家长就让吃药。
“就疼一下”“宝宝最勇敢了,对不对?”11月16日下午记者来到城北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围观小朋友们接种疫苗的现场自11月16日起,长治陆续在各接种点启动3——11岁人群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同样实行居民免费政策。
多多,1岁3个月28天2014/8/11 19:35:53 转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个人读了觉着很好,也推荐给广大的妈妈们! 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