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血压变化,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要学会疾病自我管理。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血压虽低于140/90mmHg,仍诊断为高血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刘健我国最近发布的高血压指南指出,家庭自测血压也可以作为高血压的诊断依据,大家要重视在家测量血压。有以下注意事项: 要选择合理的血压计。只要是符合国家认证标准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什么时候的高血压最要命?清晨!血压在早上就像一座蓄势待发的火山,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有40%心肌梗死和29%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清晨时段。不少高血压患者认为,每天白天测一次血压就可以了。不!白天的一次测量往往不能反映真实的血压水平,也发现不了清晨高血压的征兆。
答:推荐使用经过国际标准认证合格的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18岁及以上成人至少每年测量一次血压。医疗机构对35岁以上首诊居民测量血压,发现血压升高,应持续检测。血压达标且稳定者,每周自测血压1次;血压未达标或不稳定者,应增加自测血压次数。
我国高血压流行病调查显示,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9%,知晓率为46.9%,治疗率为40.7%,控制率为15.3%。由此可见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但治疗率和知晓率低,控制率极低。家庭血压监测是指患者在家中自我测量血压,也可由家庭成员协助完成。
高血压并发症主要是心、脑、肾疾病和主动脉夹层等大动脉系统缺血疾病。那么,当出现高血压并发症后,在家应该注意点什么?1、自我观察 每日晨起测量血压,血压稳定一周后可每周测量2至3次,记录血压情况,观察血压动态变换。
人们长期居家,运动量的下降,活动空间的受限,使得一些本身有心血管慢性疾病患者的心功能因此下降,特别是老年人,长期未出门,抵抗力低,突然的外出聚集,则会加大呼吸道感染的风险,这极有可能诱发慢性心力衰竭的急性加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也大有改观,生活越来越富足。然而,新的烦恼也随之而来。以往只在老年人群常见的慢性病也盯上了年轻人,比如高血压。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年轻人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升高,患病人数大幅增加。
如发现自己血压升高,要做好自我家庭血压监测,至少监测一周时间,每天测量4个时段(清晨空腹、上午9至10时、下午3至5时、晚7至9时),并且记录数值。当血压已经处于130-139/80-90毫米汞柱,这属于临界高血压,应积极改善生活方式,这样才有可能逆转。如何做好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