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白洞:甲骨文的奥秘与当代表意”IP大展在京开幕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徐新星近日,由汉仪股份、798文化科技主办,798CUBE、汉仪传媒承办,国图创新、博物汉字联合发起的“白洞:甲骨文的奥秘与当代表意”IP大展在京开幕。
展览由798文化科技与汉仪股份主办,在为期三个月的展期内,重磅展出38位当代艺术家、音乐人的87件/组当代艺术作品,呈现“形”“声”“义”三个部分,特别单元《源》以及798CUBE与辛未共同呈现的公共作品《没顶》。
甲骨文是华夏文明的古老密码,每一笔,每一画,是祖先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与祈愿,亦是华夏文明的璀璨曙光。10月13日下午,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悦心·读书会”带领读者从甲骨文启程,探寻那些被时光掩埋却又历久弥新的文字秘密。
中秋佳节将至。你认识甲骨文的“中”字和“秋”字吗?甲骨文“中秋”二字有着怎样的含义?从甲骨文到楷书,“中秋”二字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本期视频邀请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马保春为大家讲解甲骨文“中秋”的故事。
大河网讯 2月26日,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近4000件套精美文物随之揭开神秘面纱,其中四分之三的文物是首次亮相。殷墟及其出土的甲骨文,使传说中的商朝彻底得到证实,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往前推进了约1000年。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通常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甲骨文的发现,把汉字的历史推到公元前 1700 多年的殷商时代,为汉字的发展和演变奠定了基础。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中的一种,也被称为“甲骨文体”。它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商朝晚期至西周早期,大约是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之间。《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之一。 《甲骨文》的名称来源于它的书写载体——龟甲和兽骨。
欢迎来到:自说自话的总裁故事,从月球上的这桩悬案说起……两个月前(2024年2月19日子夜)西班牙业余天文学家——切梅罗(César Chamero),突然拍摄到了这一幕,月球的明暗交界线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拱门。这是什么?切梅罗将影片发布到互联网上。
来源:【三门峡日报-中国三门峡网】甲骨文百人谈甲骨文里隐藏的夏商文化新证——专访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维明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 杜军 郭歌12月14日,在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举办的“商都讲坛”上,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维明以“‘郑亳说’与‘夏文化’文字新证”为题,带领上百名听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岳洪彬。受访者供图□本报记者 张体义考古学家岳洪彬主编的科普作品《藏在甲骨文里的商文明》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了。1月10日,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岳洪彬。
120多年前,殷墟甲骨文的发现,犹如一道霞光,划破历史长空,照亮了这座沉睡3000多年的古老都城。12月25日,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原副院长、国家级重大展览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夏商西周时期”项目负责人于成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甲骨文为复原商代历史提供了实证,通过研究甲骨文,我们可以对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进行洞察,从中归纳历史兴衰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