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山东省临清县人,1923年生,在抗日战争最激烈的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敌占区工作的几年中,我积极参加了建立地下党组织、发展党员,袭击日伪军,建立和巩固红色政权等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上级党组织交给我们的任务。
讲述者:祁文章妻子徐莲玉“2022年1月13日12时05分,我的老伴祁文章因病医治无效,停止了呼吸。”祁文章的爱人徐莲玉说。1月16日,记者来到沈阳市沈河区药王庙路一处老旧居民楼。这里,是抗日老兵祁文章的家。徐莲玉小心翼翼地从整理箱中拿出丈夫生前的军装,挂在衣架上。
从“五四”运动到解放前夕,这三十年中,我在安徽虽仅仅参加过“五四”运动、大革命时期和抗日战时期的革命斗爭,但自我离开安徽以后,省内一些老同志仍与我有联系,常把他們坚苦斗争的經过告訴我,使我留了深刻的印象。
英烈精神勤奋好学、胸怀大志的进取向上精神;坚强不屈、舍身将革命斗争进行到底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05年,赖炎光在紫金县城初等小学就读,因为家计维艰,他经常辍学做零活,至1914年才读完高等小学。在校期间,曾参加过刘琴西、刘尔崧发动的学生运动。
范予遂陈干蔡元培范予遂在王乐平、陈干、商震诸人的启发和影响下,逐渐萌发了反清的革命思想,为响应武昌起义,范予遂剪掉发辫,参加革命军。后考入留日预备学校乙班,学习日语。在济南第一中学时期,他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本文摘自《滨县文史资料》第三辑,作者赵修德,原标题《沾、利、滨革命斗争回忆》投身革命,曾任冀鲁边军区司令员 邢仁甫,化名李少林、关沧州、罗镇、沙欧,今河北省盐山县旧县镇东街人,家庭成分贫农,行伍出身。
1945年8月,于洲任威海卫市第一任市长。在失败和挫折中找到中国共产党我于1904年出生在山东省海阳县司马庄区兴善村(现乳山市乳山寨镇李家兴村)一户贫苦农民家里。小时候读过五六年私塾。14岁那年,地主豪绅残酷的压榨剥削逼得我家倾家荡产,我不得已跟随一位远房亲戚到东北谋生。
方志敏在其狱中著作《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中说,1922年6月底,在九江南伟烈学校读书的他决定弃学。主要原因是“读书不成,只为家贫。但因贫困而无受教育机会的人,在中国何止千百亿万?无论如何,我是不会相信基督的,现在,我也不愿再读那些无意义的书,我要实际地做革命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