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19日电 (记者 郭超凯)记者19日从中国国家禁毒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24年6月16日联合发布《关于将溴啡等46种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的公告》,决定新增列管溴啡等46种新精神活性物
随着我国禁毒预防教育的普及,禁毒力度不断加大,大众对毒品的认知已经比较普及,对传统毒品如海洛因、合成毒品如冰毒等都有了清醒的认识,绝大多数人都能做到主动远离,坚决拒绝,但是,如今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面对一些名称极具欺骗性的“特制药物”,比如“神仙水”“上头电子烟”,许多人因为听着“无
由衡阳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FM101.8衡阳交通经济广播、衡阳市同伴戒毒康复学校联合创办的全国首档戒毒心理辅导广播夜话节目《禁毒之声》每周一、三、五晚上10点首播,周二、四、六晚上10点重播,敬请收听!
基本案情2024年2月,李某在新兴县新城镇多次将异丙帕酯当作毒品依托咪酯贩卖给其下家梁某(已另案处理)。4月,李某在新城镇某出租屋被公安机关抓获,期间办案民警扣押到电子烟1支、疑似含有依托咪酯的液体3瓶等。经鉴定,在送检的疑似含有依托咪酯的1瓶液体中检出异丙帕酯成分。
极目新闻记者 刘喆跳跳糖、汽水、奶茶本来都是孩子们的心头好,可披着这样可爱外衣的还有第三代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为了加深青少年对毒品的认知和预防能力,5月13日,楚天小记者走进了武汉光谷新精神活性物质宣教基地,学习毒品的基本知识、毒品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毒品等,学做小禁毒宣教员!
近年来,新型毒品种类层出不穷、花样繁多,经过乔装打扮,悄悄潜伏在人们的周围,公安、海关等部门也在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严防毒品泛滥。除了传统毒品、合成毒品,作为第三代毒品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已经逐步成为禁毒工作中新的突出问题。
《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年轻人为了挤进所谓的“圈子”,不惜盲目跟从他人行为,尝试经过乔装打扮的“笑气”“邮票”“相思树皮”等新型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违禁品,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最终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兰楠在第35个“6·26”国际禁毒日即将到来之际,川观新闻邀请到了四川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的戒毒民警们,围绕毒品基础知识,讲解目前常见的各类毒品的名称、物理性质、滥用方式、毒性及成瘾症状等,以增强广大群众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