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笔、视频制作:于梅君科幻电影中经常有这样的镜头,人在千里之外,全息投影却能让其如真人般站在大家面前,能说会动。如今,这样的科幻场景已然变成现实。那么,什么是“全息技术”?它是如何应用的?会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神奇改变?
基于此,来自美国加州MetroLaser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以及研究总监James D. Trolinger以“The language of holography”为题在 Light: Advanced Manufacturing 上发表了综述文章。
1915年,15岁的匈牙利少年丹尼斯·加博尔(Dennis Gabor)第一次读到加布里埃尔·李普曼(Gabriel Lippmann)利用干涉现象进行彩色摄影的方法后,啧啧称奇,大受启发。30多年后的1948年,他发表了一个理论、又造了一个新词,“全息”就此诞生。
点击标题下「大数据文摘」可快捷关注在微软上月推出惊艳众人的HoloLens之后,Rob Temple在本文中详述了全息技术的诞生和未来发展方向。科技行业明显认为我们的现实世界仍不够美好。如果去年属于智能眼镜,前年属于AR应用,那么今年就属于全息技术。
本期我们从“全息”的定义出发,多角度分析市面上的现有技术,看看哪些是花拳绣腿,哪些是真才实学。首先,全息是一个合成词,源自希腊语:holos+gramma,顾名思义,它是记录并重现物体全部光学信息的一种技术。
电影科技从经典的《星球大战》到《钢铁侠》,立体全息影像在很多科幻电影中以特效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影片中的人物可以跟在空气中形成的三维影像进行交流互动,不仅带来了震撼的视觉效果,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技术的憧憬。那么电影当中的这种技术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到底有多远呢?
奇美的水下舞台,古装大片般刚柔并合的演出,最抓眼球的就是《美丽的爱情传说》和《天鹅湖》的全息投影技术的展现。3D全息投影是一种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是一种无需配戴眼镜的3D技术,观众可以看到立体的虚拟人物。这项技术在一些博物馆应用较多。
第58届格莱美落幕几天了,小编还是难以从Lady Gaga惊艳的表演中抽离出来!当天Lady Gaga作为表演嘉宾,借助高科技手段演唱了David Bowie的多首歌曲,向老一辈艺术家致敬。表演的时候Lady Gaga的脸上像魔法一般变幻着许多图案:看看这岩浆!闪电!蜘蛛!
国人对于模压全息的第一次接触是在通过北京邮电大学徐大雄教授参加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发生的,据徐大雄教授回忆:“ 我第一次看见把激光全息用在防伪上,是1982年在美国参加一个国际会议时, 当时一家美国钞票公司在信用卡上做了一个全 息防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