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产品与承诺不符被认定构成欺诈法官建议消费者增强证据意识积极维权本想做个面部手术让自己变得更加美丽,没想到术后出现了面部肿胀。刘女士怀疑手术使用的鱼骨线产品货不对板,深究之下,果然如此,气愤不已的她将某医美机构诉至法院。
上海某医疗美容公司员工高某利用职务之便,虚构投诉、伪造材料,骗取公司医疗纠纷赔偿款100余万元。日前,经长宁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职务侵占罪判处高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五万元。高某自2021年起担任公司医疗纠纷处理专员,负责处理客户投诉及赔偿申请审批。
极目新闻记者 云迎通讯员 晓光“医美剧本杀”又称“隐形医美”或“杀猪盘”或“拼房套路”或“明星医美”,简单说就是一种见不得光的骗局,是传统“医托”的新型变种,也是国家11部门要严厉打击的违法开展的就医引导行为。面对“医美剧本杀”这类新型骗局,求美者应如何识骗防骗和依法维权?
/ 你是不是经常听到妈妈说 /。师女士在互联网上看到一则免费享受医美体验的招募广告,经过预约后,在一家医美机构门诊部内见到了自称是完美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的销售总监,该男子按照师女士需求为其量身定制了一套医疗美容方案,并表示要先购买充值完美消费卡成为会员,才能免费体验项目,同时充值费用将全额分期返还。
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王勇介绍,在“被告人邹某等人医美诈骗案”中,被告人邹某伙同他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共同商议以免费整形为诱饵,通过发布微信朋友圈、招聘广告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诱骗被害人进行整形手术。
市场监管总局等11部门集中曝光一批医疗美容行业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国家网信办、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11部门开展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以来,持续加大对医疗美容领域违法犯罪活动
南都记者获悉,4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6件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医疗美容领域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案例集中披露了医疗美容领域的主要犯罪方式,揭示了消费者选择医疗美容的常见风险隐患,警示消费者理性选择医疗美容服务。
为填补美容医院的亏空,他们将黑手伸向同行的美容机构,以美容后失明为由索取高额赔偿金。日前,由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秦某等13人敲诈勒索案一审宣判,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判处秦某等13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十年四个月至九个月不等,各并处罚金5万元至2000元不等。
川观新闻记者 王型芳“在抖音上看到高薪招聘,结果在面试过程中,却被对方以要提升形象等理由安排做医美项目,声称提升形象后就能安排入职高薪工作。贷款做手术后,结果被告知高薪工作是去KTV陪酒,工资高能快速还贷。
近日据央视报道,一起“医美贷”骗局引发关注。当事人刘女士在求职时,为一则“月薪五万到八万元”的“高薪诚聘按摩技师”的招聘广告打动。而在面试环节,当事人却被要求“五官不够好,需要整形”,面试官表示“形象要求高,整形之后即可入职,没钱整形也没关系,可以贷款,入职之后即可报销”。
N海都全媒体记者 郭思琪 周婉怡 见习记者 吴诗榕 文/图“2023年5月,一位自称蔡老师的人给我注射了一整瓶溶解酶,导致我几乎全身的皮肤垮了。”张女士追悔莫及地说,起初,她只想让太阳穴更丰满,在整容行业一位名为“表姐”的中间人的推荐下,2021年1月,她认识了蔡老师。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10日讯(记者唐煜 通讯员郭珊珊)近日,湖北省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通报了13起典型违法案件。其中,武汉一医美公司利用“整形贷”骗财1300多万元,嫌疑人被判八年八个月。
2月16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曝光8起医疗美容典型违法案件其中许某某等人以招聘高薪职位、入职需整容为由用“美容贷”骗取300余万元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北京国卫医院有限公司发布违法广告被罚10万元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根据群众举报线索,对北京国卫医院有限公司进行调查核实,当事人通过自设网
近年来,接受医疗美容的人数不断攀升,与此同时,医美行业快速发展也催生了不少乱象。近日,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理了一起医疗服务合同纠纷案,维持了思明区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退还原告服务费并赔偿三倍损失。小芸(化名)是某医美门诊部的老客户,长期在该门诊部进行护肤或者其他消费。
4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6件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医疗美容领域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案例集中披露了医疗美容领域的主要犯罪方式,揭示了消费者选择医疗美容的常见风险隐患,警示消费者理性选择医疗美容服务。奥一新闻梳理案例发现,发布的典型案例包括5件刑事案件和1件公益诉讼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