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刘芳]我们这茬在文革中度过青春的人,没有过现代人那样浪漫的爱情,尤其是我这样有着地主成份的女孩,命运注定初恋是苦涩的。40多年过去了,每每回想起初恋的日子,总是别有一番滋味萦绕在心头。那一年我17岁,背着地主狗崽子的黑锅走进了中学大门。
[讲述:白云]由于我的家庭成份不好,在1965年冬选择下乡插队,比“老三届”还早了好几年。下乡的生活到底苦不苦?当年的知青生活的怎么样?看看我们插队时的衣食住行就很清楚。衣着简单在知青点的几年,我们过着和当地老百姓一样的生活,有时候比他们还要艰苦。
摘要: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之时,党中央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它进行科学认真的审视,几经周折,终于作出了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心的决策,随之开始了席卷全国的知青返城大潮,上山下乡整体化的运动终于落幕了。
前言:这是过去岁月的一段真实故事,叫人啼笑皆非,又令人万千感慨。开始的意气风发,后面的意志坚定,插队生活让我饱受艰辛,也促使了我成长。也不用以现在的眼光去评说,也不必掩饰什么,就让它在文中以当年的面貌显露于人。[讲述人:乔梅]1969年1月的一个深夜。风高。月黑。
(本文为今日头条首发,七十二小时内请勿转载!)我是一名老知青,曾在革命老区陕北插队落户生活了六年多,今年初夏重返第二故乡,又见到了当年要嫁给我做婆姨的那个女子,当年下乡插队落户的情景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1975年12月12日,我的老家禹城县马官屯公社王家坊村,来了一群“不速之客”,看年龄都在20岁左右,穿着打扮和俺村里那些补丁摞补丁的青年男女截然不同,真有点儿像“洋学生”,比较时尚,多数人长得细皮嫩肉,不像农村庄户人家的孩子人人皮肤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