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运动时心率一定会上升,但心率也不是越快越好,只有在安全范围内才是健康的心率状态。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喜欢运动的人越来越多了,对于健康知识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运动后的心率恢复速度和程度,可以衡量训练负荷的适应水平和身体功能恢复的状况,现在有不少人在运动时都会佩戴运动手表,来检测运动时的心率以达到安全健康运动的目的。
心脏,是人体的生命来源,它的作用有很多,可以为人体提供血液,人体的任何活动、脏腑工作都需要心脏及时供给血液,如果心脏出现问题,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影响到整个身体的健康,所以,在生活中,也希望大家能多加爱护自己的心脏,减少心脏出现问题。
6月30日晚,年仅17岁的中国国家青年羽毛球队运动员张志杰在印尼参加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时突然晕倒,经赛事组委会医疗部门和当地医院抢救无效,于当地时间6月30日23点20分去世。该事件的发生令人痛惜,也引发了人们对运动性猝死的关注。
各年龄段心率的正常范围及平均值,看下自己的心率是否正常在一个安静的早晨,您坐下来享受一杯新鲜冲泡的咖啡,突然,您的手腕上的智能手表发出轻微的震动,提醒您关注一项经常被忽视但极其重要的健康指标:心率。您是否曾经停下来思考,这个简单的数字背后隐藏着您身体状况的深层信息?
心率是我们都需要关注的重要健康指标之一,当我们身体活动时,我们的心率会比正常情况快,确定锻炼和运动期间的心率也有助于评估部分心血管健康。对于年龄在 20 到 45 岁之间的跑步者,他们跑步时的平均心率在 100 到 160 bpm 之间。
心脏,作为身体的泵血“中枢”,正常情况下,就像钟表一样有节律的跳动着。一旦它突然改变了节奏,就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报。《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划出三条心跳不能越过的“红线”,并告诉你如何稳住“失控”的心跳。
早在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走路是世界上最佳运动之一。不少人盯着每天能走多少步,却忽视了一个重要指标——步速。近日,一项涉及50.8万人的新成果显示:走路提提速,就能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非常快的步速,与糖尿病风险降低39%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