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公安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的《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以下简称《惩戒办法》)将正式施行。施行后,参与网络电信诈骗者将会在金融、电信网络和信用三方面面临惩戒措施。
2022年9月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该法共7章50条,是专门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制定的“小切口”法律,包括总则、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综合措施、法律责任、附则等,于2022年12月1日起实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要求、人民意愿和实践需要,立足各环节、全链条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利剑出鞘,精准发力,为打击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有力有效的法治保障。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8月20日,由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主办的“发言人来了”居民政策解读活动在渝中区胜利路社区居委会举行,针对诈骗分子不断升级的作案工具、不断翻新的诈骗手法,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反诈支队副支队长颜鸿向市民支招如何预防诈骗和避免成为诈骗工具人。
随着我国网络的快速发展,手机、互联网等电信网络平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同样也滋生了许多利用电信网络平台实施诈骗犯罪活动,并迅速蔓延。当前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电话、微信QQ等实施电信诈骗的案件越来越多,作案手段具有高度的隐蔽性和欺诈性,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栏目语:春节期间,人们返乡、出游,资金的流动更加频繁,在此期间易发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层出不穷。南方+东莞公安频道推出栏目《春节防骗警报》,梳理这个特殊节点的典型案例,提醒人们务必提高防骗意识,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张智全 打了十几通电话后,手机却被强制停机了。近日,负责部门招聘工作的田先生因远程面试,一个多小时内拨打了10多位应聘者的电话,随后就因“大数据识别为诈骗号码”被运营商停机。媒体调查发现,遭遇此类“无故被认定为涉诈停机”问题的用户不在少数。
该法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治理,针对电信网络诈骗发生的信息链、资金链、技术链、人员链等各环节作出制度规范,补齐行业监管漏洞和短板,是一部从根本上、制度上预防、遏制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新兴领域立法,将全方位筑牢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治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