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这次主题教育,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
在中国革命史上,有这样一位人物:他是林彪元帅的堂兄,是毛泽东唯一一次亲自抬棺送葬的战友,更是以智慧和忠诚挽救红军分裂危机的关键人物。他,就是张浩(原名:林育英)。从工人运动先锋到共产国际使者张浩1897年生于湖北黄冈,原名林育英,与林彪、林育南并称“林氏三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坚持守正创新”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之一,强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为深入学习研究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12月10日,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和中山大学联合主办,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和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思想道德与法治研究所以及形势与政策研究所共同协办的“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2022年年会”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哲学贡献”学术研讨会以线上会议方式成功举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发展和实践需求,明确提出了树立大历史观的要求。总书记多次强调:“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来源:【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本报记者 毕研华五集大型齐文化纪录片《寻齐记》在央视10套《探索与发现》栏目播出后,在全市备受关注。就如何理解这部纪录片以及灿烂的齐文化,近日记者专访了齐文化研究院宣传推广部副主任、助理研究员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