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点开“某颜”小程序,通过“AI换脸”便能一键生成自己的古风汉服形象,观看广告后还可免费保存到手机相册。谁知,部分模版素材竟是侵权“搬运”来的盗版?近日,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嘉定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因提供“AI换脸”服务引发的著作权侵权纠纷案。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通过AI技术进行图像、视频、音频的深度合成的情况也逐渐增多。在大部分情况下,网友只要在某些提供“AI换脸”服务的平台上,提交自己的照片,便可以替换特定视频段落中的人物,生成包含自己的影视片段或者与一些明星及网红的脸部形象替换。
“AI换脸”技术被滥用的新闻近日登上热搜。除了被应用于电信诈骗,“AI换脸”还常被用于影视剧二次创作、趣味恶搞小视频,甚至淫秽色情影像的合成中,而在网络上有商家提供各类“换脸服务”。律师指出,从娱乐“玩梗”到违法犯罪,藏在“面具”背后的用户若对该技术不当使用,会承担多项法律责任。
“现有法律没有针对AI技术应用的详细规定,需要法院在个案中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索。法官需要理解AI技术的原理和影响,以便准确认定侵权事实和责任。如何鉴定AI合成视频的真实性以及确认侵权行为的证据,是该类案件中法律适用的难点。
一个侵权案例,再次让AI换脸技术引起人们的关注。据江苏广电荔枝新闻报道,南京李某是一名短视频博主,拥有几十万粉丝。她发现自己拍摄发布的一段古风汉服短视频成为某“AI视频换脸”小程序上的一款模板。用户只要上传照片,就可以把模板中李某的面容换成自己的。
大皖新闻讯连日来,知名模特叶凯薇被人利用AI换脸制作淫秽视频传播一事持续引发热议,也再次让AI换脸滥用引发的违法侵权行为受到关注。大皖新闻记者探访体验发现,网上能轻松找到相关应用软件,制作AI换脸视频,电商平台也有商家售卖此类软件,甚至宣称能做到“100%逼真”。
来源:央视新闻 近日,因“AI换脸”导致的诈骗案件引发关注。伴随着AI大模型的发展,“换脸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技术的突破还使得换脸后的人物表情、动作细节更为逼真,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可能带来严重危害。 总台记者经调查发现,网上“AI换脸”软件的获取非常容易。
来源:环球网 案例背景:在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如一把双刃剑,在为人们生活增添诸多乐趣与便利的同时,也暗藏隐患。AI换脸技术便是其中典型代表,其在娱乐领域的应用本是创新之举,却因部分不良商家的滥用,引发了令人担忧的法律纠纷,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来源:【厦门日报】制图/张平原拥有百万粉丝的博主,起诉某短视频平台下的小程序“AI变身”运营公司,指控其未经授权使用自己的肖像,并供用户通过换脸技术与其视频形象进行面部替换。法院最终判决平台运营公司向博主书面道歉,并赔偿律师费及经济损失共计5000元。
一次性至少上传21张个人多角度照片 AI小程序可合成作出堪比照相馆效果的写真照换脸软件火了 用户担心隐私泄露上传自己的照片,AI小程序就可以制作“数字分身”,做出的写真照片妆容发型堪比照相馆几百上千元拍摄的效果。近日,一款AI换脸软件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