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三国(36)主笔:朱晖(闲乐生)建安十二年,曹操远征乌桓大胜,十一月,曹军返途至易水之畔,代、上谷二郡乌桓为之震恐,都跑来祝贺曹操凯旋,并表示愿意归降。曹操非常开心,不由多喝了几杯,第二天宿醉方醒,忽然噩耗传来,顿时大哭不止,真是乐极生悲。
《三国演义》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对读者的影响也格外大。中国各个朝代的历史中,三国史因为这个“孪生兄弟”的存在,可能最为当代人熟知。读者阅读《三国演义》虽然往往受到其“拥刘反曹”倾向的影响,但大都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最终必将是魏灭蜀,而非蜀灭魏。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正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每一次王朝的更替,都会有新的统治者站出来。就比如秦灭亡之后刘邦站了出来,用了短短几年就统一了天下。隋灭亡后,李渊站了出来,同样统一了天下。
公元239年1月,魏明帝曹叡病危,弥留之际找来了燕王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以及曹爽、司马懿辅政……曹爽身边也并非无人,首先是何晏。何晏是东汉末年那位著名的大将军何进的孙子,其次是邓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