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最近,“张文宏深夜带货”引发网友关注。据报道,在“般画234”的视频账号中,“张文宏”在反复介绍一款蛋白棒。针对此事,张文宏医生回应:“这些假的AI合成信息就像蝗灾一样,一次又一次发生,像漫天飞过来的蝗虫一样害人。
【今日视点】◎本报记者 刘 霞近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被全副武装的纽约防暴警察按倒在地的图片在推特等社交媒体平台泛滥,但这些看似细节丰富的图片却与事实毫不相干,这些图片出自人工智能(AI)驱动的图像生成技术。
国庆假期期间,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大量“雷军AI配音”的恶搞视频。在视频中,“雷军”锐评了堵车、假期等热门话题,其中还有一些不雅谩骂。有网友调侃称:“国庆上网被雷军骂了整整7天。”除了吐槽外,视频里的“雷军”还称要投资某某大学。截至目前,平台上相关话题浏览量过亿。
极目新闻记者 唐佳燕近日,中国摄影家协会发布的中国第19届国际摄影展览作品展中的一幅作品遭到网友质疑,被指可能是AI合成。11月19日,组委会回应极目新闻记者称,经核查,该作品原片确为作者本人拍摄,此次展览对创作技法不作限制。
#西班牙##AI合成照片#近日,西班牙小城发生的一起人工智能合成裸照事件引发社会震惊。根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今年夏天,共有28名11岁-17岁的少女在网络上发布的照片被人用AI恶意合成了裸照,随后通过网络在学校里疯狂传播。
12月15日,“微信珊瑚安全”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打击利用AI仿冒知名人士进行营销宣传的公告。公告指出,微信一直致力于打造安全、健康、绿色的平台生态环境。近期有媒体报道网络存在利用AI技术仿冒名人进行不当营销的现象。
为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了《人工
近期,AI深度合成技术引发的侵权现象引起关注。据报道,多名公众人物的声音和形象未经授权被用于制作恶搞视频或带货广告,这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暴露了当前AI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挑战。AI深度合成技术,通俗来说就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声音克隆、面容替换等效果。
极目新闻评论员 文清蔓实习生 王金瑞您在刷视频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一些视频旁边标着“本视频为合成内容”,这是什么意思呢?当前,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的逼真程度真假难辨。日前,国家网信办起草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正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近日,#男子用AI伪造学生同事近7000张裸照#话题冲上热搜。犯罪嫌疑人白某某,原本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员,他用AI“一键去衣”技术伪造淫秽图片,每张1.5元卖出。图片涉及女性人数多,包括学生、教师、同事。目前白某某已被提起公诉。
新华社 近日,DeepSeek凭借其高超的“深度思考”能力在一夜之间收获诸多拥趸。一些用户在与之几轮对话后,迅速“触类旁通”,让其为自己撰写“年度工作总结”或者“会议发言材料”。事实上,早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诞生时起,就有人尝试利用它们撰写“爽文小说”,或者生成短视频,以此赚取流量。
记者14日获悉,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制定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办法共14条,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合成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虚拟场景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