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消费者放心消费,让经营者诚信经营。最高人民法院3月14日发布司法解释,完善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裁判规则,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在健身房办张卡,去理发店充个值,给娃报个培训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预付式消费出现在生活中,也带来诸如卷款跑路、霸王条款等令人防不胜防的“痛点”。
预付式消费是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较为集中的领域之一。3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解释》将解决消费者遇到的哪些难题?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吴景丽作出解读。
对“卷款跑路”严肃追责,消费者有权七日无理由退预付款,收款不退等“霸王条款”无效……最高人民法院3月14日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剑指预付卡消费领域的堵点难点问题,通过明晰裁判规则、划定权责红线,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优化消费环境。
中新社北京3月14日电 (记者 张素)预付式消费本是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双赢”之举,但在实践中,“卷款跑路”“霸王条款”等问题已成消费堵点和痛点。中国最高人民法院14日对外发布司法解释,旨在回应关切、解决问题。
预付式消费,如办卡、充会员,本是商家和消费者双赢的模式,既能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又能为消费者带来实惠。然而,现实中却常出现“办卡后商家跑路”“充值容易退钱难”“合同里藏霸王条款”等闹心事,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让商家的信誉受损。
预付式消费,如办卡、充会员,本是商家和消费者双赢的模式,既能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又能为消费者带来实惠。然而,现实中却常出现“办卡后商家跑路”“充值容易退钱难”“合同里藏霸王条款”等闹心事,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让商家的信誉受损。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子慧3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引发广泛关注。“卷款跑路”“霸王条款”等预付式消费问题频发,此次司法解释的出台,能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
界面新闻记者 | 翟瑞民近年来,健身房、美容美发店、教育培训机构等预付式消费领域频现纠纷。为回应社会关切,2025年3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近年来,因预付式消费引发的纠纷越来越多,“办卡”、“预先充值”成了诸多商家打折、促销的常用手段,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与商家难免就服务质量、服务价格发生纠纷,甚至不少消费者经常遇到“办卡”“充值”的理发店、美容店、游泳馆、教育培训机构等突然“人去楼空”而理赔无门的情况,如何处理,一
□金采奇(大连理工大学)最高人民法院3月14日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解决预付式消费领域群众反映集中的卷款跑路、霸王条款、收款不退等问题,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