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和我们前几篇写的关系很密切,和卓本身是会引发教团战争的,但是在中亚东部的历史上看,我们发现他们完全丧失了这种特性,导致他们也成为了一些诸侯,而且比起来世俗诸侯更加劣势,不得不依附于相对强势的世俗贵族建立的形式上统一的王朝,一旦他们崩溃,就很难东山再起,即便可以,也都是提秀斯之船了,你比如说纳格什班迪教团,在第三代谢赫和第五代谢赫之间出现了一个断层,其实就是依附于帖木儿王朝的第三代谢赫与依附于昔班尼王朝的第五代谢赫之间的截然不同,第五代谢赫在昔班尼王朝覆灭后,没有像第三代那样坐以待毙,而是赶紧迁移,到向阳地,或者说蒙兀儿斯坦西南部,也就是阿尔蒂什地区,在这个地方出现了自己子嗣的支脉,而这个支脉其实就是之后的黑山派与白山派,当然两派的分化在昔班尼王朝没有倒台之前就出现了。
首先我们要清楚的是,虽然分为白山派和黑山派,但是他们都是属于伊斯兰苏菲派的。但是这个名称到底为怎么来的说法不统一,有人认为是因为居住地来命名的,有人认为是根据他们的自称翻译而来的,还有人认为是因为的生活习惯来的,反正就是黑山派和白山派之间可以根据他们的穿着特征来分辨。
这片美丽的土地早在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的建立就宣告了新疆地区已为华夏不可分割之部分,但由于新疆特殊的战略地位、历史遗留等因素造成在21世纪后该地常常成为关注的焦点,其实早在四百年前的一个“不经意间”就为新疆以后的历史发展埋下了一个深深的伏笔。
中国伊斯兰教派别第二部分。你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伊斯兰教在中国会有很多不同的派别?中国的伊斯兰教区别于isis,在不了解的情况下请不要带入个人偏见。第二部分:在中国传播最广、人数最多的是格底目教派,它是中国最早的伊斯兰教派。格底目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古老,因此该派也被称为老教。
外西北位于新疆以西,大致包括今天中亚的斋桑泊周围地区、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七河流域、伊塞克湖周围地区和绝大部分的帕米尔高原,总面积大约为54万多平方公里,和法国差不多大。据不完全统计,外西北大约生活着1500万人,要知道,新疆160多万平方公里才只有2500多万人。
文/编辑:nirvana在《清史稿》中,乾隆朝时期出将入相的阿桂,作为为数不多的几个单独立传者,最后的结语可以说是极尽褒扬之能事,最后感叹道:“岂不伟欤?”的确,乾隆朝由于战事不断,诞生了一大批名将,比如傅恒、兆惠、福康安、海兰察等等。但是没有人能享用一个“伟”字。
德尔维希是回教世界里的一种乞讨僧,他们和西欧的克吕尼运动的初衷差不多,都是反对宗教上层的骄奢淫逸,但是后来克吕尼运动成了新教皇上台的一个功绩清单,所以后来这个运动也就式微了,但是德尔维希一直不温不火的进行着,他们和当时在中亚东部大搞教团的霍加们形成了鲜明对比,和卓们和西欧的教皇一样,享受着最精美的食物和最服帖的仆人此后,而且他们往往去到一个地方就会受到欢迎,例如库车王额什丁,他在来此地之前地位也并不太高,但是察合台王族们把他捧上天,当做“老师”看待,而库车就成了奉献给他的礼物,额什丁家族在这里广设商店、旅馆,拥有大量地产,开辟出不少果园。
上回说到,清军收复和阗六城,富德很快稳定了局势,形成从侧翼对叶尔羌的夹击之势。此刻坐镇阿克苏的兆惠,闻讯大喜,于是计划趁着六月初麦收季节,亲率主力南下,与富德两路夹击叶尔羌,以报黑水营被困三月的一箭之仇。
元太祖铁木真六年,高昌回鹘国主亲自到克鲁伦河上朝,要求做成吉思汗的第五个儿子,成吉思汗欣然答应,并且把心爱的公主赏赐给了他。估计是对回鹘人的明智选择十分满意的缘故,成吉思汗称他们为“畏兀儿”,原高昌旧地仍由他们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