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了六项“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分别是:吉林和龙市大洞遗址、浙江仙居县下汤遗址、甘肃临洮县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聚落、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安徽淮南市武王墩一号墓、江西景德镇市元明清制瓷业遗址群。
国家文物局今天发布消息,近期,安徽淮南武王墩墓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持续推进,取得重要成果。5月14日,安徽省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深入研究讨论武王墩墓时代、性质与价值内涵。专家认为,武王墩墓出土文物的形制、纹饰、组合等具有战国晚期楚文化的典型特征。
入选中国考古新发现,武王墩一号墓展现楚国礼乐文化_大武汉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19日讯(记者万建辉)“武王墩一号墓所反映的乐器面貌,与战国早、中期高等级楚墓相比变化较大,大型组合编钟被大量的丝竹类乐器取代,呈现了战国时期楚国礼乐文化的发展演变。
武王墩墓发掘保护利用推进会在淮召开周明洁主持 任泽锋出席2月15日上午,武王墩墓发掘保护利用推进会在淮召开。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周明洁主持会议。市委书记任泽锋,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胡敏出席会议。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周明洁讲话。市委书记任泽锋讲话。
超高清视角,带你细看武王墩大墓出土文物,了解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武王墩出土5件青铜甗(yǎn),量之多,为同时期罕见。居庙堂之上,甗,曾是祭祀礼器。跨越千百年,甗已走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走进武王墩,探寻昔日烟火,感悟古往今来以食为天的信仰理念。
央视新闻 2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了六项“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本次公布的六项考古新发现中,有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考古发掘项目。2020年至今,持续5年多的发掘和研究,已确认武王墩大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楚国高等级大型墓葬。
这是曾侯乙编钟铭文中“楚王熊章”局部清晰的部分,可以充分展示出“胸”字的含义,因为女人胸部两点,下面还有一个点很清晰,意为奶水,所以与酓字的原始字义:酉的密封,盖得严实,相对比,这个字破译成“酓”,是非常错误的。
今天(2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了六项“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分别是:吉林和龙市大洞遗址、浙江仙居县下汤遗址、甘肃临洮县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聚落、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安徽淮南市武王墩一号墓、江西景德镇市元明清制瓷业遗址群。
2月22日,记者探访淮南武王墩墓考古实验室,现场见证了考古工作人员对出土文物进行清理、整理和保护的场景。目前,建筑面积达4900平方米的武王墩考古实验室(二期)、考古方舱等设施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围墙等其他工程正在加速推进。
2月19日,“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上揭晓。安徽淮南市武王墩战国晚期一号墓等6个项目入选。武王墩墓出土文物的形制、纹饰、组合等具有战国晚期楚文化的典型特征。
今天(2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了六项“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分别是:吉林和龙市大洞遗址、浙江仙居县下汤遗址、甘肃临洮县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聚落、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安徽淮南市武王墩一号墓、江西景德镇市元明清制瓷业遗址群。
来源:【中国文物报】十大考古参评项目发掘单位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山东大学项目负责人宫希成· 项目概况 · 项目概况武王墩墓地位于淮南市高新区三和镇徐洼村武王墩自然村南约150米,所在区域北依舜耕山,向南则为开阔的平地,西侧为南北向的瓦埠湖,瓦埠湖西侧
武王墩墓地是一座带围壕的大型独立陵园,面积约150万平方米。武王墩一号墓共出土各类文物1万余件(组)。你知道武王墩出土的最大青铜鼎是啥样吗?按照发掘顺序,青铜大鼎又被称为“99号大鼎”,其89厘米的口径,可谓是中国青铜鼎中的又一个超大款,它的出土让中国青铜鼎的“排行榜”再次更新。
记者1月9日从安徽省文物局获悉,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日前已全部结束,共出土各类文物1万余件(组)。根据墓葬规模和结构形制、出土文物及文字材料,对照历史文献综合分析,可以确定墓主人身份为战国楚考烈王。武王墩墓地是一座带围壕的大型独立陵园,面积约15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