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联社3月15日报道,韩国总统尹锡悦3月15日上午在青瓦台迎宾馆主持的第14次非常经济民生会议上发表讲话称:到2042年为止,韩国政府将在京畿龙仁地区建设价值300万亿韩元规模的“世界最大”半导体产业集群。
据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官网11月23日消息,CSIS发布文章《管控中美技术竞争与脱钩》,称随着中美在5G、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尖端领域竞争加剧,中美间“技术脱钩”已开始加速,脱钩程度和如何有效管理脱钩过程将是美国的关注重点。报告指出,美国实行对中国“技术脱钩”主要有两种目的,一是减少美国在国家安全领域中对中国的技术依赖,二是防止关键技术从美国向中国转移。美国实行“技术脱钩”时应考虑行业特征并加强与盟国的合作,在实施出口管制等政策时必须考虑失去中国市场以及中国取代美国在全球供应链地位等的风险,平衡国家安全目标和经济需求。
核聚变概念图。图/IC photo北京时间2022年12月13日23点,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宣布,该机构的国家点火装置(NIF)首次成功实现了能量输出大于激光能量输入的可控核聚变反应。驱动核聚变的激光输入能量大约2.1兆焦,而聚变输出的能量大约2.
今天(11月3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项目磁体支撑产品在广州交付。至此,中国已完成最后一批磁体支撑产品,按时兑现国际承诺,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第一次等离子体放电的重大工程节点奠定了基础。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是全球最大的“人造太阳”项目。
1983年,国家“核能发展技术政策论证会”首次提出我国核能“热堆-快堆-聚变堆”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今年是“三步走”战略实施40周年,11月11日,二〇二三中核智库论坛——核能“三步走”发展40年在京举行。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环流三号建成后取得的主要成果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图三图四地球上的石油、煤等化石能源耗尽后,人类靠什么生活?一种被称为“托卡马克”的“人造太阳”实验装置,承载起人类迈向能源自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