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这里是**银行直贷中心……”“您好,我是**银行信贷顾问……”在这些无法辨别身份、频繁来电的贷款营销中,总能听到对方说“银行备用金”、“利率低至3.*%”或者“月息3厘/2厘”、“随借随还”等关键词。
财联社11月7日讯(记者 彭科峰)近期,山东、厦门、海南、上海等多地金融监管部门持续发文,提示消费者警惕不法贷款中介的危害。那么,在现实中不法贷款中介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如果消费者伙同其一同作假,法律后果能有多严重?
【加强对贷款中介行业自律管理 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召开机构及从业人员信息登记启动会】财联社9月12日电,记者获悉,今日,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举办了“贷款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信息登记启动会”,旨在加强对贷款中介行业的自律管理工作,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召开贷款中介自律规范闭门座谈会】财联社6月9日电,为促进贷款中介行业自律规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6月6日,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在北京召开贷款中介自律规范闭门座谈会。十余家贷款中介从业代表及专家学者参加此次会议。
【金融监管总局:警惕不法贷款中介诱导消费者“债务重组”的风险】财联社12月24日电,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提示称,近期,在社交平台上出现打着“债务重组”“债务优化”旗号的不法贷款中介信息,诱导消费者“借新还旧”或者申请高息过桥垫资,这种所谓的“重组”和“优化”不仅隐藏着高额收费
【中国平安:坚决抵制一切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非法中介活动】财联社3月15日电,中国平安发布声明称,在2025年“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到来之际,中国平安及旗下成员公司,平安产险、平安人寿、平安银行、陆金所控股旗下平安担保共同严正声明,坚决抵制一切侵害金融消费者权
【多家银行发声:不与任何贷款中介合作】财联社8月23日电,近期中国农业银行、酒泉农商行、阳泉农商行等多家银行针对贷款中介扰乱市场的行为,公开发布声明并提示相关风险:一是银行不与任何中介机构或者个人合作开展贷款业务;二是在贷款办理的过程中,银行并不会额外收取其他费用。
财联社12月6日讯(记者 彭科峰)年关将近,面对形形色色的贷款中介,那些需要用钱的消费者亟需多一些风险意识。12月5日晚间,阳泉农商银行、锡林浩特农合行、大同农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发布声明,从未和任何中介机构或者个人开展贷款业务,提醒广大客户提高警惕。
近日,中国人寿集团成员单位广发银行积极落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工作要求,聚焦“维护权益”主题,深入开展2025年“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活动期间,启动“广发消保 在您身边”年度活动,将每月15日定为广发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日。
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中国平安全面启动金融教育宣传活动,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平安95511客服中心作为聆听消费者声音的第一线,是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2024年,平安95511客服中心实现中心进线6.
【公安部等联合部署开展金融领域“黑灰产”违法犯罪集群打击工作】财联社3月14日电,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稽查局召开会议,联合部署开展为期6个月的金融领域“黑灰产”违法犯罪集群打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