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郑亚雷)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陆港院区作为支撑医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的重要功能区、辐射“一带一路”的医学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地位重要、承载厚重。陆港院区自动工建设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陆港院区影像科现因工作需要,对外招聘派遣制登记预约工作人员若干名,具体条件如下: 一、招聘岗位及要求 1.年龄要求35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医学影像等相关专业或从业经历者优先,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 2.工作积极主动,具有良好沟通能力。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陆港院区腹部外科(老年外科)医护人员成功为一位误吞牙刷的老年患者实施手术,解除病痛。2024年12月30日下午6点,腹部外科病房接到急诊中心急会诊申请,一例高度怀疑腹腔异物伴穿孔患者需要急会诊。
近日,来自商洛的78岁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屈女士,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陆港院区接受了“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术后一周时间,她便能认出家人,往日混乱的作息也回归正常,生活质量大幅提升。阿尔茨海默症作为一种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长期困扰着广大患者及其家庭。
2月20日,记者从西安交大一附院陆港院区获悉:该院专家团队成功为一位78岁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屈女士实施了超显微颈深部淋巴静脉吻合手术。据悉,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复杂的脑部功能逐渐衰退疾病,具体引发因素尚未完全明确。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岳阳 王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海华)1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陆港院区成功为78岁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屈阿婆实施了“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术后一周,屈阿婆已能认出家人。手术正在进行中。
新华社 初春,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在西安市半坡立交下,已经聚拢了不少辛勤“趴活”的人,这里是西安市东郊最大的零工“马路市场”,高峰时每天有上千人来这里找日结工、短期工。零工,是近些年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就业中产生的“热词”。
华商网讯(记者 陈叙言)转眼间,2024年就要过去了!在过去的一年当中,西安城市发展取得了众多的成绩。回顾过去的一年,无论是地铁线路的开通,项目的建设,还是商场的新开业等等,西安发展都有序地在进行当中,多个项目也在今年迎来交付,西安发展也逐步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本报讯 (记者 张家祯)2月9日,记者从西安交大一附院陆港院区获悉:该院血管外科成功完成了西北首例经肱动脉旋磨抽吸导管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减容手术。这一创新手术为下肢动脉硬化及血栓等疾病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我爸现在说话反应快了,都能怼人了。”近日,广州和平骨科医院成功为一名75岁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患者实施“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术后四天,患者认知功能、语言能力及精神状态均呈现明显改善,这一疗法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提供了全新探索方向。
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是西安市委、市政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西安科技资源富集、创新实力强劲优势,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发展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新质生产力而批准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围绕航空航天、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物质科学等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着眼未来科技,布局未来产业,开展应用型技术研究,实现先市场一步抢占技术制高点。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也能手术治疗了。近日,西安交大一附院陆港院区血管外科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麻醉手术部的全力协助下,成功为一位78岁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实施了“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术后一周,患者已能认出家人,手术取得显著成效。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陆港院区血管外科团队成功为78岁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屈阿婆实施了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引发关注。术后第一天,屈阿婆基本可以正常交流,术后一周不仅能认出家人,情绪稳定,还恢复了正常的作息习惯。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陆港院区血管外科团队成功为78岁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屈阿婆实施了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引发广泛关注。术前,经多学科评估屈阿婆已处于中重度认知功能减退阶段,表现为严重的烦躁不安、言语混乱、睡眠颠倒等症状,需要子女们24小时轮流看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