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有很多人挺身而出,用生命之躯写下了不朽战歌,在东北吉林榆树县的一个小村子里,就有这么一位特等功臣,当硝烟散去后,他选择了隐姓埋名,做一个平凡的人,谁知,这一过,就是40年的时间,这位英雄叫做张国富。
自古以来,多少英雄豪杰、勇士名将一生戎马,只为实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理想追求,然而,也有一些人默默无闻,起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拼着流血舍命力挽狂澜,待到太平之日却功成身退、隐姓埋名。
他在农村隐姓埋名40年,晚年却因为无钱治病惊动上级,经过调查发现他应享副师级待遇。1948年9月,辽沈战役发动,张国福所在部队与廖耀湘军团短兵相接,在攻打一个叫胡家窝棚的地方时,敌人的阻击炮火十分的猛烈,几十次的冲锋都因战士们伤亡严重,进攻受阻。
今年7月27日,杜国富、钱七虎、聂海胜荣获代表我国军队最高荣誉的“八一勋章”,关于军队的军功划分,很多人只是停留在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这几个概念,殊不知,一等功之上还有特等功、荣誉称号以及最高级别的“八一勋章”。
摘要: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涌现出了大量的英雄人物,对于这些建立战功的英雄,如何平定战功?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在战争初期,也就是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战役期间,志愿军并没有全军统一的立功标准。
为了嘉奖这些英雄,让这些英雄所做的贡献能够被铭记,我国自建军以来就一直极其重视开展立功损奖制度,并于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等军事法规中,都规定了立功的原则、等级、标准、批准权限、评定方法和奖励方法等。
“不立功不下战场”,这是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朝鲜时写给家中母亲的一句话,这也是当时抗美援朝战场上数百万志愿军战士心声。黄继光牺牲以后,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了特等功,追授了特级英雄的荣誉称号。黄继光成为了特等功臣和特级英雄,这极其罕见的“双特”荣誉至今只有两人获得。
剑客兰山 三剑客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若有侵权请联系修改或删除。我在部队的时候,新兵连连长上教育课,我们问连长,都得过什么荣誉。他说:因为曾经参加过阅兵,而得过三等功。三等功哇!那是我们这群新兵蛋子遥不可及的梦!但后来发现,大家对三等功的态度好像“淡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