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一升,阴气一散,身体就好了 要我说,其实人身体上的病痛,大部分都是阴邪导致的;阴气越重,人越不舒服,身上的病也越多。因为咱们人这种生物,在天地之间,会跑会跳,好动,有创造力,属于阳性的,特别依赖阳气。治病其实就是在升阳气、散阴气。
复代表几回再来、循环往来的意思,复卦为十二消息卦之一,代表十一月,与二十四节气相配,包含冬至大雪两个节气,复卦上坤下震,卦象五阴一阳,阳居初爻,阳升阴降,阳长阴消,坤为地为顺、震为雷为动,震雷被大地覆盖,动则顺,一阳初生,稚嫩微弱,发展到壮大强大有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所以不必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应该顺其自然,“从天道运行的自然规律看,阴阳两类势力的消息盈虚是一个循环反复、周而复始的过程,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称之为“天行”,“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就是这个循环过程的周期。
“五病所發:陰病發於骨,陽病發於血。陰病發於肉,陽病發於冬,陰病發於夏,是謂五發。”还有崩漏,古人叫做崩中漏下,崩是指的大量出血止不住,漏下就是每天都有一点点,就止不住血,就是女性非月经期间所出的血,这时候就要分,有的人是气虚,气虚你就在补气摄血,还有的人是血热,这时候古代医家张景岳、李东垣就喜欢用黄柏、黄芩,再用点砂仁反佐一下,黄柏、黄芩是凉的,砂仁再温一下,不要伤到胃,同时再用生地或者是生地炭,给它往里收一收,这是治疗崩中漏下的方法,所以叫做“阳病发在血”,这地方的阳病,一方面是指的心主血,心脏属阳。
7月23日大暑节气至,意味着癸卯年的二十四节气已然过半。古人有云:“暑,煮也,热如煮物也”,意思是此时天气热得像蒸煮一般。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后,是一年最热的时候。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羸弱,消息皆通于大地”。
注重养生是保持身体健康无病的重要手段,而其最根本的原则就是要“法于阴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即遵循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规律来调节人体之阴阳,使人体中的阴阳与四时阴阳的变化相适应,如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及“冬病夏治,夏病冬养”之法。
夏天到了,为了清解暑热,不少人冷饮一杯接着一杯喝,空调一天接着一天吹……没想到,暑邪还未扰人,寒邪就先缠上了我们。寒邪带来3个健康问题!01 损伤阳气寒为阴邪,阴寒过盛,阳气不足以祛除寒邪,就容易被寒邪所伤。人体阳气受损,不能温煦,全身或者局部就会出现明显的寒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