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苗艺伟编辑 | 彭洁云 江怡曼一架飞机的失速令捷克首富彼德·凯尔纳坠机身亡,而他在中国实际控制的消费金融公司捷信也自2020年持续发展“失速”。捷信消费金融日前公布的年度业绩显示,这位昔日的消金行业“老大哥”在2020年经历业绩大滑坡。去年仅实现净利润1.
消费金融行业起起伏伏,捷信消费金融跌跌宕宕。从确定在中国区开展业务至今,捷信消费金融经历了18年。据公司前员工透露,捷信消费金融自2021年末暂停了自营贷款业务,预计公司规模缩减至200人,仅保留客服和催收团队。
关于App收集个人信息的监管工作还在持续进行中。2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已公布第六批134款移动金融App备案名单。App收集个人信息日渐规范的当下,相较于频频要求整改的违规收集用户信息,App账户注销问题却少有提及。
来源:【中国能源报】近日,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依据《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App 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近期通过互 联网监测发现 14 款移动 App 存在隐私不合规行为。其中发现,《捷信金融》(版本 34.
界面新闻记者 | 苗艺伟界面新闻编辑 | 近日,捷信集团 (Home Credit N.V.) 母公司PPF集团公布的2022年财报数据中,披露了中国唯一一家外资独资消费金融公司 —— 捷信消费金融的经营状况。财报显示,2022年,捷信消费金融公司总营收为3.
作为曾经唯一的外资独资消费金融公司,捷信消金近期迎来了命运转折点。近日,天津银行(01578.HK)在港交所的一纸公告,官宣了捷信消金酝酿多时的重组方案——由京东集团领衔的“白衣骑士”团将成为这家消金公司的新股东。
近日,来自于捷信消金一个本金规模高达260亿的资产包即将转让的消息,在个贷不良市场上不胫而走。接近捷信消金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称,该不良资产转让包报价约为20亿元。若转让成功,将刷新个贷不良资产转让纪录。据记者了解,该资产包其中一个接手方为浙商资产。
截止到2022年,捷信中国已经在中国运营了14年,2019年的疫情对于捷信公司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三年的疫情对于以线下门店驻点销售贷款业务为主捷信公司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疫情导致线下业务受阻无法开展,庞大的线下销售团队带来了极高的人力成本,导致在疫情时代无法及时进行调整,而马上、招联等消费金融公司积极的开拓线上业务,已经远远超越了原来的消费一哥捷信,捷信在2020年年初开始大批量的对各地的销售人员进行裁员,也赔付了一大笔资金,其各地的分公司也全部进行了注销,截止到2022年十一月截止,捷信目前在中国大陆还存在四个办公点,一个是在深圳市,一个在湖南长沙市,一个在武汉市,还有一个在天津。
该公告中披露了一个资产包的信息,包括本金157.6亿元,未尝利息12.1亿元,未尝本息总额达到169.8亿元,资产笔数为144万户,借款人数为126万人,逾期天数为156天,平均贷款余额为13430元,平均年龄为38.57,大部分均为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