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王志刚,男,主任医师,教授,外科学博士(毕业于上海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青委,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脏器联合脏器切除和质量控制学组副主任委员。
先看图,这是一位三十岁出头年轻患者,每次来医院治疗甚至还要把几岁的女儿带在身边照顾。回到两年前,这位患者在安徽那边诊断了直肠癌,因为当地大夫说了句有肛门保不住的可能拒绝了手术治疗,整整一年没有治疗,一年前跟随丈夫来到西安工作,开始在西安接受治疗,可惜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手术时机。
我是低位直肠类癌患者,肿瘤下缘距离肛门2cm,上缘距离肛门6厘米,长在黏膜夹层,个人强烈要求保肛,不知有没有好的手术方法,我已做了放化疗,肠腔内的肿瘤没有了,就是黏膜夹层的还有1.6×4cm的肿瘤,没有远处扩散转移,没有放疗并发症,没有基础病,如果可以,我把近期检查报告发给您参考参考,谢谢!
转载自 傅传刚主编《大肠癌100问》直肠癌手术后为什么大便次数会增多?一般术后多长时间会恢复正常?如何处理?直肠和肛管在控制大便中有何作用?直肠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储存大便,此外还有一定的分泌功能和吸收水分功能。
【病例一】结直肠癌是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我国直肠癌患者更为多见,随着医疗技术和临床理念的不断提高,保肛早已成为胃肠外科医生追求的目标。南昌市中心医院(八一大道老福山院区)胃肠外科最近收治1例低位(实际距肛门不足4厘米)直肠癌患者, 患者为女性,69岁,因“便血1月余”来院。
临床上,很多直肠癌患者都倾向于保肛,不愿意做肠造口,觉得做了肠造口后,会影响生活、社交,觉得尴尬不能接受,甚至宁愿放弃根治手术也要保肛,可能会面临再次复发的情况,所以保肛是要建立在肿瘤根治切除的基础上。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王辉/秦启元团队联合国内其他团队,在消化系统疾病国际权威杂志的研究发表论文。文中建立的PORTLARS预测模型能够评估患者术后肠功能障碍风险,推测手术方式带来的功能缺失,为患者“幸福排便”提供重要的医疗参考。
有过手术经历的患者,也许会体会过便秘的痛苦。术后便秘是指术后恢复饮食3天后仍未排便,术后1~5天便秘的发生率最高。便秘不但延长患者住院时间,而且会对精神和身体造成双重影响。患者由于用力排便,导致血压、颅内压及腹部压力升高,造成切口出血及裂开,甚至引起脑出血,严重者会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