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中国人民切实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全民动员,密集施策,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精神。“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文化传统。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讲话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8次集体学习时都提到:“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事不避难的责任担当,作为党员干部的基本素养,是带领群众攻坚克难的成功保证。“事不避难”语出《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此语被汤一介先生的祖父、晚清进士汤霖,拓展为“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行,随适而安”的汤氏家训。“事不避难”与“义不逃责”联用,把责任担当、开拓奋进的精神风貌展现尽致。
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为广大干部特别是中青年干部的成长指明了正确方向、确立了精神坐标,必将极大鼓舞和激励公安机关广大党员干部不断砥砺新担当、展现新作为、更好护航新征程。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中国军号 作者:莞尔日前,网上讨论起了一种名为“躲事儿”的干部。这种干部的鲜明特征就是见事就躲、扛事就软。很显然,这类人必然会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所谓“躲事儿”,说到底就是不担当不作为。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将“人民”二字贯穿始终,“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基层干部处在为民服务的“第一线”,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当“赶考者”“审题者”“解题者”,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答好“为民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