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余叔岩:前“四大须生”之首,梨园“三大贤”之一。余叔岩(1890年—1943年),前“四大须生”之首,与梅兰芳、杨小楼并称梨园“三大贤”。余叔岩祖父余三胜,工老生,“京剧”创始人之一,与张二奎、程长庚并称为“老生三杰”。
文/万物知识局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在我国近代戏剧艺术方面,造诣颇为高深的人除了公认的梅兰芳以外,孟小冬也是一个看似被大家忽视,实际上戏剧实力非常强悍的存在。孟小冬的戏剧天赋不仅被民国时期的广大听众所喜爱,梅兰芳对此也是十分欣赏。
杜月笙和孟小冬1950年,民国上海“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在香港娶了孟小冬。这一年孟小冬42岁,她成为62岁杜月笙的五姨太。照片中,杜月笙坐在椅子上,一身长衫,他面色苍白,身体消瘦,其实他这时已经身患重病。
上个世纪初,京剧界有三大著名琴师,一个是梅雨田,梅兰芳的大伯;单说这陈彦衡陈十二爷,那也是非常了不得的,他自学成才,琴艺高超,六场通透,曾经给伶界大王谭鑫培伴奏多年,深得老谭派个中三昧,深得谭大老板倚重。
一、杨菊秋与杨菊芬1、杨菊秋(1904年~1987年),京剧女演员、京剧教师。杨菊秋杨菊秋,是杨菊芬二姐,16岁从王瑶卿、李宝琴习艺,她身材窈窕,扮相妩媚,不仅擅长青衣,而且精通花旦,其唱功、身段、跷工、眼神,在同时代演员中亦为佼佼者。杨菊秋天资聪慧又勤奋好学,能戏甚多。
冬黄——京剧名伶,原名孟小冬,师承余派大师余叔岩为师,主攻京剧老生,近现代京剧余派老生佼佼者,冬黄名字由来,因民国17年天津《商报》记者沙大风,极力追捧孟小冬,在《商报》上称孟小冬为冬皇,还自称是微臣!从此之后,孟小冬就被称为了冬皇,时年孟小冬20岁。
学习京剧不是旧事、苦事,而是人间美事。如今的中国人基因中还流淌着对京剧的审美本能,但因重重误解而未能接触京剧、欣赏京剧。王珮瑜将自己的学演经验、对京剧的理解,写成这本《瑜声有戏》,引导大众找到京剧的观看之道,体验戏曲中的哲思与美学。
什刹海后海南沿26号,是张伯驹故居,他在这儿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岁月。世人赋予张伯驹诸多头衔,比如: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等等,他生前收藏并捐献给国家的《平复帖》等珍贵的书画,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一、她还曾演过这一出电影《梅兰芳》发行广告著名导演陈凯歌拍摄的影片《梅兰芳》中,梅兰芳与孟小冬演唱的那出《游龙戏凤》,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梅兰芳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孟小冬系京剧老生余叔岩的弟子,余派的优秀传人之一。虽为女流却扮相威武、神气,唱腔端严厚重,坤生略无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