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各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如大语言模型、聊天机器人等给人们带来了新鲜的体验和很大的帮助。但是人们在惊叹其强大的同时,也发现这些AI会虚构、造假与欺骗。比较典型的是,有人向AI询问“自己”,结果一眼就找出了不少谬误。
红星新闻 近日,国家网信办公布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10月14日。《征求意见稿》提出,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制作、生成、合成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
央视网消息(记者/杜安琪):近期,几起借助生成式AI写学术论文的事件引发关注:教授署名的论文中出现ChatGPT常用提示语,医生用AI制作论文插图疑似违反常识……网友评价“抄答案连名字都抄上了”“用AI之后不会检查一下吗”“医生自己不觉得图片离谱吗”,更有网友怀疑这属于造假、抄袭
原标题:给“AI造”加标识,应对AI作假的有效之举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强制性国家标准《网络安全技术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也将同步实施。
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仍然会是创新的朋友,而不是造假的同伙。电商平台上,商家引导顾客加微信沟通论文代写细节。新京报资料图。文 | 马尔文论文代写,一直是学术作弊黑灰产中的隐疾。而随着人工智能时代到来,AI又成了其中得力的生产工具。
论文代写,一直是学术作弊黑灰产中的隐疾。而随着人工智能时代到来,AI又成了其中得力的生产工具。近日,据新京报卧底调查,在论文代写产业链中,黑灰产团队已经开始通过AI工具来批量编造论文,并在各大平台接单生产售卖。
最近,DeepSeek火爆出圈,人工智能热度再上新高。在高校,学生们利用AI工具辅助论文写作已越发普遍,相比翻阅厚重的书籍资料或者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借助AI工具让论文撰写方便了很多。但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一些大学生对AI工具产生了依赖,不当使用正呈上升趋势。
来源:科技日报采 写:实习记者 吴叶凡本报记者 付丽丽策 划:刘 恕 李 坤“太不像话了!学生用人工智能生成的期末论文糊弄我。”近日,上海某高校教师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自己遇到的新难题——一些想偷懒的学生开始用人工智能技术完成论文。